第二百四十五章 算计(六)(2 / 3)
如果常郁晔知道了真相,还会这般怜惜她吗?
一定会恨死她了吧?
红笺坐在地上,泪眼婆娑望着空中明月。
等到了那个时候,连这月光也会离她远去吧。
为何要这般温柔待我,我这种人,根本不值得……
七月半中元节。
楚维琳站在祠堂外头,看着配院里大赵氏的灵位,她还有些不适应。
“恒”字辈媳妇里头,原本只有孤零零的吴氏太太的灵位,现在却添上了大赵氏。
祭祖规矩多,男人们更忙碌些,楚维琳与妯娌们站在一起,小声说着话。
卢氏并不参与她们的话题,楚维琳偷瞄了她几眼,发现卢氏的目光一直跟在常郁晔身上,而常郁晔的精神似是比前两日又差了些,眼下发青。
楚维琳心想,常郁晔要从大赵氏身故的阴影里走出来。还需要些日子吧。
过了七月半,府里气氛缓和了许多。
常恒淼去宫里磕了头,接了新职位,四监十六苑的苑马寺。没有一处在京城,常恒淼成了一个领着俸禄的闲散人,也亏得他想得开,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每日多在府中陪伴老祖宗亦或是在书房里看书。
中秋之前。涂氏一行回到了京城。
涂氏接了老祖宗的信,不敢在岭西耽搁,操持了常郁暖的婚事之后,便急忙上路,这一路赶得风尘仆仆。涂氏自个儿还好些,苏姨娘经过这几个月的折腾,整个人消瘦了一圈。
涂氏入了府门,便径直来了松龄院给老祖宗磕头。
常恒淼正陪着老祖宗说话,见了涂氏进来,冲她点了点头:“辛苦你了。”
涂氏眼眶一红。正想说些什么,一想到这是老祖宗跟前,就把那些都咽了下去,规矩上前朝老祖宗行了礼,又让常郁晚和常郁曜全了规矩。
老祖宗看在眼里,倒也没有多说什么,让他们先回去梳洗整顿。
楚维琳晓得涂氏回府了,便起身去了清兰园。
清兰园里外都忙碌,涂氏没有耽搁太久,便从屋里出来了。见了楚维琳,她诧异道:“大热的天,怎么不进屋里坐着,竟站在外头?”
“都忙着收拾呢。我就不进去添乱了。”楚维琳道。
涂氏笑了笑,没有等两个孩子,上来扶住了楚维琳的手,低声道:“赵氏怎么就没了?”
涂氏有一肚子的问题要问,韩妈妈再得力也只是一个下人,有些事体并不清楚。问楚维琳是再恰当不过的。
楚维琳不打算瞒涂氏,涂氏在这家中根基比她深,手段比她老辣,有些事情她弄不明白,涂氏说不定会明白,即便涂氏不会一五一十说与她听,但起码能坐山观虎斗,叫那背后之人露出些马脚来,总好过她蒙头苦猜。
楚维琳详细与涂氏说了这几个月里的事体,涂氏听得眉头紧锁,直到到了松龄院外头,这话题才止住了。
涂氏顿了顿脚步,长长叹了一口气:“我原以为,要和她再争个五年十年的,哪里知道,她就这么没了。世事无常。”
老祖宗正等着她们。
涂氏坐下,说了岭西那里的事情。
从安华镇启程后,涂氏和陈三太太就抓紧时间赶路,有时候甚至是风餐露宿的,幸亏一路上带的人手多,也没出什么意外。
赶到岭西时,与原本定下的成亲的日子,也就只剩下五六天了。
陈三太太提前使人找起了宅子,涂氏又是带足了银子的,不用特别精打细算,也就很快就挑到了满意的三进宅子。
涂氏随着陈三太太亲自去了陈府拜访。
陈家人听说是常郁暖替常郁映嫁过来,一直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几位太太奶奶多少都有些冷言冷语的,陈三太太从中周旋,陈家老太太最先点了头。
老太太认可了,其余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涂氏和陈三太太商量了一番,觉得旁人的意见还不大要紧,最关键的是陈大太太与宣哥儿的意思。
陈三太太亲自去问了,陈大太太也是实诚人,她说,她原本就对着亲事有些意见。
陈大太太并非是不喜欢京城常府,而是陈家老太太给她看过京里来的信,她知道,常郁映的性子并不好,而她,不喜欢有一个这样的儿媳,只是老太太定下了,她也不好回绝。
现在,换成了常家三姑娘,陈大太太不晓得这个三姑娘脾性如何,但陈三太太既然如此夸赞,想来会是个好孩子。
陈大太太也说了宣哥儿的意思,宣哥儿说,都是没有见过面儿的,对他来说,其实娶谁都一样,只是常郁暖是临时被嫁过来的,这一路上定然是忐忑万分,若他再嫌弃这个嫌弃那个的,要被留在岭西的常郁暖就太过可怜了。
陈三太太把这番话转告给了涂氏,涂氏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男女相处,不见得有多少一见钟情,但要让两个人的心慢慢走近了,最开始的便是“怜惜”的心情,宣哥儿可怜常郁暖,便不会刻薄她了。
岭西那里热热闹闹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