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8 / 13)
“我是从偏远地区来上学的,学校食堂的就餐标准太高。饭菜价格太贵。我们负担不起。”
“嗯,”校长说,“你这表哥看上去很有钱,让他资助你一点。你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
“为了承担日常开销,我们困难学生必须打工,没有时间学习。所以也拿不到奖学金。我认为……我认为……学校奖学金的体制有问题。”我豁出去了,奶奶的。
“体制有问题?”校长眯起了眼睛。
“奖学金应当分成两类,一类是助学金,是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学习的。再一类才是奖学金,全凭竞争,以分数定高下。”
“学校一直有助学金发给困难同学。你从没申请吗?”
“我父亲是乡镇教师,收入很少。他是上海的大学生,年轻时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城市生活,主动支边去了云南。可他的孩子长大了来北京读书,还要打工挣生活费,您不觉得这有点不公平吗?”我越说越振振有辞。
“同学,你是哪个系的?”校长问。
“英文系。”
“那你用英文写个proposal吧。你写,我们开会讨论。讨论的结果我通知你。”校长的脸一直微笑:“我还有一个会,先告辞了。”
校长走了,沥川站在车门边,抱着胳膊看着我,浅笑。
我咬牙切齿:“王沥川,看我我怎么收拾你!”
“你看,你不是说得很好吗?这就叫好苗子,给一点阳光就发芽。”他继续打趣。
“那个proposal,我根本不会写。”
“你写好,我帮你改。我只改措辞,你自己修正语法错误。”
“你会写?”
“我经常写。我们搞建筑的,投标的时候要写标书。格式差不多。”
“我觉得,中文不是你的母语。”我打击他。
“我中文说得不好吗?”
“那倒不是。你不会用筷子。”
“我怎么不会用筷子?我在国外就爱吃寿司,总用筷子。”
“偶尔用和常年用,有本质的区别。”
“什么本质区别?”
“这区别就在吃鱼上。不可以一端上来就用筷子剁成两半。应当吃完一面,翻一个身,再吃一面。”
“幸好每次宴会我都不吃全鱼,只吃鱼块,嫌麻烦。下次你教我。”
“你请客才行。”
“没问题。”
我们回到龙泽花园。早上走得匆忙,我没认真打量这幢大厦,从车上看,它的形状果然在四周黯然规则、充满民族风格的大楼中鹤立鸡群。它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又像一朵怒放的荷花,如此飞扬拔扈的想像力,真的出自他之手?
大厦内部金碧辉煌,水晶吊灯、壁画、喷泉、四面环绕着棕榈树。往来人等衣冠楚楚,几位衣着时髦的少妇,手里抱着穿着花衣、打着蝴蝶结的小狗,在大厅一角的沙发里闲聊。刺眼的珠宝,刺眼的朱唇,刺眼的华贵。
我又看见了早上的那个保安,他仍用似笑非笑的眼神打量我。沥川说大厦结构复杂,他必须拉着我的手,以防迷路。保安见到沥川,快步走过来,神态恭敬近乎谄媚:“王先生。”
沥川停步,等他说话。
“您的助理苏先生来找过您。”
“哦,我把手机关掉了。”他拿起手机,对我说:“抱歉,我需要打个电话,可以吗?”
这么客气啊,我连忙说:“请便。”
怕打扰他谈话,我打算避开。他一把拉住我。
—— 是我,沥川。
—— 我还差最后两张图。Deadline(译:截止期)不是下月十五号吗?
—— 提前?什么提前?Deadline 就是deadline,不可以提前。除非他们多付钱。
—— 多付多少?我不知道,你找预算部的人去算。算了明天告诉我。
—— 晚上有会?什么时候说的?哦……对,例会,我忘记了。
他看手表。
—— 人都来了?
—— 请他们回去。我不大舒服,来不了。
他收线。刚要把电话放回口袋,手机又响了。
他看了看ID,打开电话:
——哥。
——挺好的。
——没事。
——安排不过来,再等两个月吧。你二月份在哪里?
——我有可能去苏黎世,行程让秘书通知你。
——已经收到了,谢谢。
——我在睡觉,还没起床,昨晚熬夜了。
——再见。
通话时间,三十秒。他收线,歉意地看着我。
“每天总是这么忙吗?”我问。
“不是天天忙。”他说,“现在我们可以去游泳了。”
我们一起上楼,换了游泳衣。他穿一件黑色的游泳裤,露出紧绷的小腹和煅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