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2 / 3)
奉上寿礼了?老太太平日最疼爱的便是大姑娘了,大姑娘将寿礼藏着掖着却是叫老祖母眼巴巴地等候着,该打该打!”
小郭氏这话简直就是在提醒大家姚锦玉在祖母寿辰之日迟迟不到却私见外男的事实,要知道别的姑娘的拜寿礼可都在福禄院时便已奉上了。
如今姑娘们都在屏风后回避,唯有姚锦玉站在外头,显得刺眼而轻佻,吴氏本想着叫姚锦玉赶紧到后头去,也好遮掩一二,快些翻过这一篇去。谁知小郭氏偏就不叫她如意,吴氏恨得牙痒,可却也无从辩驳。
加之姚锦玉这回为老太太准备的寿辰礼乃是她亲自吩咐,又督促着姚锦玉精心备下的,本便是想着叫她趁此良机好好地在众夫人,尤其是武安侯夫人面前露露脸,此番小郭氏既提出来了,吴氏也便没再多言。只希望众夫人瞧了姚锦玉的生辰礼,能对她改观一二。
姚锦玉闻言瞧了眼吴氏,这才重新转身,又跪了下去,冲郭氏道:“孙女身上穿戴富足,平日吃用考究,屋中物件精美,这皆赖祖辈幸苦积攒之功,孙女生而享之,实感念惶恐,却不敢据为己有。孙女承蒙祖母疼爱,今日祖母寿辰,孙女无以为报,唯一手拙劣的绣工勉强算得上自身本事,故而便绣了一副屏风面儿,谨祝祖母福寿安康。”
小郭氏闻言心中腹诽不已,姚家祖上以染布卖布发家,后生意做大,便经营成衣店,绣品店等,慢慢发展成大锦数一数二的布料商,在姚江父辈时姚家开始为宫中进贡双面绣,成为皇商。姚家的姑娘绣工自也非寻常人家能够作比,也因此缘由,一般逢老人过寿,姑娘们都是拿了绣活做寿辰礼的。
今次也是,除了锦瑟呈了两本自抄的佛经以外,其她三位姑娘都送的是绣品,怎偏就这大姑娘明堂多,倒说的自己个儿有多纯孝一般,连祖辈都抬出去了,那绣针、绣线、绣缎便不是姚府的东西了吗?哼,想出风头是吧,那也得看她允是不允?!
小郭氏想着已是目不转睛地盯向了妙红呈上来的绣面儿,一门心思想着挑姚锦玉的毛病。
郭氏身边的两个大丫鬟雅冰和雅芝接了绣面儿小心展开,众人只觉眼前一亮,却见那云州黑纱缎面上用金线绣了数十行经文,整整齐齐的隶书,字体公正庄重,黑底金字,尤为醒目。众人已面露惊叹,却见雅冰和雅芝笑着换了下位置,道:“是双面绣呢,老太太快再瞧瞧这一面。”
众人望去,只见那另一面竟更是精美,却是绣着一副观音像,其上观音足有一人高,绣工精细,形象栩栩如生,微风吹拂在绣面儿上那金丝银线随之浮动,似有道道耀眼光芒自绣面儿上散出,映衬的那观音菩萨绣像儿,愈发让人觉着紫光四射、祥瑞纷呈,如圣露沐身。
屋中片刻静默,接着便响起众夫人的称赞之声。
“好漂亮的字,好精湛的绣工!”
“没想到姚大姑娘小小年纪竟有此等绣工,这般手巧的姑娘却不知将来会被谁家聘了去呢!”
“咦?你们瞧那观音的面容,似有些……呀,这不是老太太嘛!”
不知哪位夫人惊呼了一声,众人凝眸望去,却见那观音的面容竟果真有几分肖似郭氏,五官神韵,便是那眼角的细小皱纹也如出一辙,尤其是这般对比了一旁含笑而坐的郭氏,便更叫人觉着栩栩如生,惊叹不已了。
就连见多了各种名家绣品的郭氏也不觉瞧的眼前一亮,微微怔住,而自诩见多识广,瞧不起姚府的万氏也定睛瞧向那绣图,露出了赞叹之色。
小郭氏愣了愣神,已是变了面色,细瞧那绣面儿却是无话可说,实是姚锦玉这副绣品不管从构思还是技法都非姚锦红那一条小小的抹额能够做比的,她虽忿忿不平,可却不得不承认这个。
锦瑟目光也落在那绣图之上,漂亮的唇角轻轻弯起。前世姚锦玉便是靠着这绣图得了万氏高看,也换了个纯孝端方、心灵手巧的美名,今次吗,她会叫姚锦玉知道,什么叫自食其果!
三十六章
“呀,今儿我真是大开眼界了,且不论这绣工,只这份心思,就叫人动容,大姑娘真是心灵手巧。”
“都说姚家姑娘的绣工天下一绝,我先还不服,如今算是心服口服了。”
“大姑娘真是孝心感人,这么一副绣品定然颇费了些心思,若非一片赤诚之心,也难有此等奇思妙想。”
“是啊,绣这么一副精美的双面绣品,少说也得一年时间,真是难为大姑娘有这份心……”
……
众人一片交口称赞,吴氏的面色在这一片盛赞声中缓和了几许,百事孝为先,一个孝字可是能掩百丑的,世人敬重纯孝之人,对至孝之人也常宽容几分。只要姚锦玉孝顺的名声传出去,将才和谢少文一道进来的事再被她圆上两句,众人定然觉着两人一起进来不过都是凑巧罢了,这样一切也不是不能挽回的。
她想着面上总算有了几分真实的笑意,道:“这孩子为这绣品整整忙了三个月,一日便只眯两个时辰,我说叫丫鬟们帮忙绣了经文,她却定坚持亲力亲为,便是配线分线这样的琐事也都不假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