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部分(2 / 3)
殿下要这般生气,又从不许旁人去见她?”定权不愿与他多谈此事,亦不愿他再次去见那人,扰入这趟浑水,只道:“她有恶疾,是以将她幽隔。”定梁摇头不信道:“臣也与她说过几句话,她根本便没有病。”
定权无语半晌,皱眉问道:“你都与她说了什么?”定梁细细思想,便用春秋笔法,把与顾孺人对弈一事隐去不提,只将余下两人言语大略告诉了定权,直说到“林下有风”一句,定权终是恼怒与好笑交集,忍无可忍,开口训斥道:“你这些混账话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定梁手指着他案上的那几册《世说新语》,道:“从殿下这里——臣是前几日才从殿下的书中看得的。”定权只觉得自己这个弟弟刁钻到了极处,竟想不出该拿他如何是好,只得正正脸色继续问道:“那人还和你说了什么?”
定梁无端跪了半日,又被他审贼般鞫谳,心中也不免郁结,忽然答道:“没有什么了,她一句也没问起殿下来。”
定权不知他这一语又是从何而来,被他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结舌半日,低声喝道:“你跪端正了说话。日后除了你嫂嫂那里,其余娘子阁中,不许你再涉足。若再有这等事让孤得知,孤绝不轻饶你。”
定梁虽不知今夜的无妄之灾到底为何情由,观看太子神色,却绝不似与自己玩笑,只得低头老实答道:“臣谨遵殿下令旨。”
-------------------------------
作者有话要说:午-口-口-院-空-无-一-人 玉-树-流-光-照-口-口隔-江-犹-唱-口-口-花岂-宜-重-问-口-口-花只-缘-一-曲-口-口-花穿-过-口-口口-口-不-曾-缘-客-扫梦得,义山,牧之,元秀,恭喜你们早生了一千年啊!!!!至于那个叫子美的,我什么都不想说了,你自求多福吧。
树犹如此
雁山南面脚下有河渠,面向长州,夏季水沛,冬而枯涸。长州守城将士及战马的夏季饮水皆出自此渠,到了冬季便要从燕山上凿冰融水饮用。时至秋至前后,正是河水最为丰沛之时,是以余处塞草渐黄,唯有河岸上的草木得了水汽滋荣,犹怀一丝欣欣夏意。
河阳侯顾逢恩常于此处亲自饮马,那是蜀马中难得的高骏,体色黑中现红,两耳如同削竹般竖起,一双眸子炯炯有神。在湿润的河滩上,河阳侯通常缓缓地松开马辔,仔细地检察坐骑的齿牙,这才抚摸着它茂密的鬃毛,与它一同走向清浅水边。或有知情者知晓,河阳侯如此钟爱此马,一来因为此马确实俊勇,河阳侯已数次凭它脚力在沙场上脱险,一来却大约是因为此马委系太子馈赠。太子一向绝少于其长兄有所交往,唯有顾逢恩离京当年,他亲自作书给身在蜀地的长兄,请他寻觅良驹,更不惜耗费千金将几匹万里挑一的骏马运送回京,再加择选,这才使人送入长州。当年同入长州的几匹川马已或老或伤,只余此马仍当壮年,随着主人四方奔驰,不曾梢离。
河边开出的轻盈荻花在秋风中瑟瑟抖动,低伏出一片与四周景象格格不入的动人淡紫色泽。来自于雁山之北的风同样拂动了骏马的马鬃和河阳侯兜鍪上的红缨,并带来马匹汗液和沙土的气味。顾逢恩随手拔下一支荻花衔在嘴中,眼望着远方天际,似有所思。战马自己饮足了水,抬起头来用耳朵轻轻地磨蹭主人的臂膊,提醒他或可离去。
与顾逢恩同来的同统领走上前去,替他重紧马腹下的鞍带,抬起头来问道:“将军在看些什么?”顾逢恩将荻花逆风用力抛入水中,指着雁山山头道:“你可见山外的天空,是青黄之色?”那同统领点头道:“应是塞外又要起风了。”顾逢恩点头道:“雁山之南芦苇低伏,雁山之北怕已无立草。风向我军来袭,只恐于前线行军多有不利。”那同统领微微蹙眉,正待开口劝慰,忽闻马蹄踏动塞草的窸窣声大作,却是顾逢恩麾下的另一名同统领策马向河边赶来,忙招手唤道:“将军在此,你有何事?”
那人驰近,翻身下马,手不及离缰,便向顾逢恩匆匆施礼,报道:“将军请速回城内,刘副统领因分发粮秣一事与承部起了龃龉,现在两方各有近百军卒在东城门前相峙不下,互相搡打。”长州城内守城军士按说皆同为国朝效力,只是顾氏旧部对承州节度使李明安奉旨代庖的行径一直颇为不满,在私下里仍称其属下为承部,顾逢恩矫正数次未果,也只得随他们信口乱叫。
李明安的承州旧部自靖宁三年春进入长州,至今已将近四年,面子上也是一同受主将顾思林的指挥节制。只是个中曲折□,人人都心知腹明,是以承州旧部一直随李明安驻守于长州东北城下,而顾部则随顾逢恩驻守西北城下,两方各据地势勾心斗角,平日少相往来,虽然士卒间偶有口角之争,如今日聚众搡打之事却未曾有过。顾逢恩得闻,忙翻身上马,向长州东城飞驰而去。余下两人互看一眼,也连忙打马跟上。
果如那同统领所言,东城门内正是一片乱态,因所着军服皆为一致,士卒嚷打厮混在一处,也难辨究竟是何将之兵。只见金色粟米散落了一地,复有一干闲人围在四周,规劝者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