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奶娃张巧儿(1 / 2)
北宋,闽地泉州府一户寻常渔家。
这年节气早,冬至未到海风就刮得凛冽,让长住在海边的渔民早早的就裹了冬衣抵御寒风。村头那几株腊梅也早就结出了嫩黄的花苞,随风摇摆、颤巍巍的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
初七这日一大早,天还未透亮,便有几只喜鹊落在张家泊在海边的渔船上,扑着翅膀叽叽啾啾的叫个不停,引得躺在船舱一角酣睡的张巧儿慢慢的醒了过来,并微微的皱了皱那对秀气的小眉毛,似乎被那几只呱躁的鸟儿吵得睡不下去了。
张巧儿费力的扭着小身板儿翻了个身,闭了眼想继续睡它个昏天暗地,好逃避穿越这个可怕的事实。可惜船舱外隐隐约约的传来了张巧儿现任父母的对话,让张巧儿不得不面对她已经穿越到一个渔农家,并且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姑娘、变成了才三个多月大婴儿的事实。
“孩子他爹,今儿码头买鱼的人多吗?鱼还剩下多少?”
“还剩下整整有两篓子,得赶紧串了挑城里卖去,迟了这鱼可就要翻白肚了,”张大海说着顿了顿,往船舱里探了一眼后问道:“阿妹还没醒吗?”
吴氏一边把渔网散开搭晾在船头,一边点头答道:“嗯,我刚刚出来时她睡得正香哩。”
“你都出来有会子功夫了,快进去瞧瞧!别阿妹醒了我们不晓得,把她一人晾舱里了。”
吴氏也有些担心闺女,嘴上“嗯”了一声后、便急忙忙的揭了帘子钻到船舱里,见张巧儿果真睁了眼、赶忙俯身将她抱了起来,用鼻尖轻轻的碰了碰张巧儿那粉嫩嫩的小脸,并笑着逗了她一句:“乖女果真醒了啊?你阿爹猜得还真准!乖女怎么不‘咿呀咿呀’的喊阿母一声呢?来,阿母抱你到外头玩……”
吴氏才抱着张巧儿猫着腰钻出船舱,便有几只喜鹊拍着翅膀、大胆的落在她的肩头,让吴氏见了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对在船头忙活的张大海说道:“孩子他爹,你快瞧瞧!我们阿妹出世满百日,连喜鹊儿都飞来凑热闹、送喜气,可见咱家阿妹一定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指不定她能给我们家带来几桩好事哩!”
张大海刚刚出海捕鱼归来,眼下正忙着把刚刚打回来的鱼分开置放,听了吴氏的话一脸溺爱的看了张巧儿一眼、乐呵呵的回应了句:“咱家的宝贝闺女就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我们就是一人少吃几口、也得娇养着她,把她养得白白胖胖的!”
张大海嘴上说着话,手上的活计却是一刻都没耽搁———只见他一手捏柳条、一手抓鱼,柳条由鱼鳃经嘴、一穿完事,一根柳条能串上一串子鱼。串完张大海就把鱼放到了蓄了清水的桶里浸泡着,打算一会儿用扁担挑了上城里沿街叫卖去。
吴氏一边和张大海闲话、一边用手指捋着张巧儿的小下巴逗她玩,逗了一小会儿才把张巧儿放到了小摇篮里,自个儿则坐在摇篮边继续拾掇归置渔网。
做活间见二弟妹马氏撑了竹筏往岸上去了,吴氏才小声的叮嘱了张大海一句:“孩子他爹,你上城里卖完鱼后,记得顺道到酒铺子打坛子好酒回来,今儿我们阿妹满百日,怎么也不能少了好酒!”
“我省得,我正打算进城后多走几条街叫卖,拿这些鱼多换几个钱,回头给我们阿妹买坛子好酒埋了酿女儿红。”
说话间张大海手上的动作又快了几分,很快就把一篓子活泼乱跳的肥鱼都用柳条串好了。随后张大海用扁担挑了木桶下了船,撑了竹筏上了岸,急忙忙的往城里赶去,打算早点去、好早点把鱼卖完赶回来。
张大海一走,吴氏才记起张巧儿醒来后还没喂过奶呢,于是赶忙停住手上的活计、抱了张巧儿猫腰钻回船舱里,掀了衣裳就把奶*头往张巧儿嘴里塞,吓得张巧儿这个伪奶娃子一张小脸立马绷得紧紧的,小嘴儿更是下意识的死命扭开,一副宁死都不肯含住奶*头的模样……
这张巧儿再怎么说,骨子里也是二十几岁的大姑娘了,装装萝莉、卖卖萌她还能矫情的接受,让她叼着奶*头吃奶、她可就有些难以接受了!可惜张巧儿虽然因心里障碍不想吃奶,但她的小肚子却很快就“咕咕咕”的叫了起来。
张巧儿也知道人奶对婴儿来说是最好的补品,不吃她很可能会营养不良、身子长得慢,因此虽然心里有着很大的疙瘩和障碍,张巧儿最终还是心一横、闭眼含住奶*头,别别扭扭的吸起奶来,同时心里也有了个泪流满面的小人———大姑娘吃奶,这事儿真让张巧儿觉得很别扭啊!
不过吴氏兴许是头一胎就生了两个孪生小子,让她接着生了张巧儿后奶水一直有些不足,张巧儿时常吸了几口就吸不到奶了,眼下也是这样……
因此吴氏很快就微微的皱起眉头,一脸怜惜的对张巧儿说了句:“都是阿母不好,没有足够的奶水喂你!幸好你这小娃娃一点都不挑嘴,也不像别人家的小娃娃爱闹腾———别人家的小娃娃要是没奶吃、早就哭个不停喽!”
吴氏说话间一边把衣服拉下来、一边笑着逗了张巧儿一句,虽然知道张巧儿眼下还不能回应她,但她还是笑眯眯的接着说了句:“那阿母煮碗米糊喂你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