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1 / 3)
困县的不同,房子都显得破破烂烂。看来这里的人民群众真的过得不好。
不断的颠簸,颠得大宝连连作呕。颠簸了半个小时,才来到了一条看起来还不错的石子路边。
黄支队从路边走了过来,和我们亲切的握手。
“支队长都来了,什么大案件啊。”我笑着说。
“昨天下午,一个小女孩被人发现死在这条路上,县局法医初步看,符合交通事故损伤。”黄支队说,“可是交警事故部门却认为不是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因为有争议,所以觉得还是请你们过来,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嘛。”
我走到路的中间,左右看了看,说:“可是交通事故现场,我们不擅长啊,交警事故科的同志怎么说?”
“交警勘查了路面,觉得很奇怪,因为现场没有任何刹车痕迹。”黄支队说,“可是法医却认为尸表的损伤符合交通事故损伤特点。”
“也就是说,现场和尸检确实有矛盾。”我皱起眉头。
黄支队说:“是啊,交通事故,尤其是撞死人的现场,现场应该是会有刹车痕迹的。”
我点了点头,说:“车撞人有两种,一是驾驶员看到人突然出现,会下意识刹车,然后因为种种原因依旧撞了人;另一种是驾驶员在撞人前并不知道有人出现,撞上人以后会下意识踩刹车。所以两种都会留下刹车痕。”
黄支队说:“是啊,如果是单纯的交通事故,应该会留下刹车痕迹,尤其是这种摩擦力大的石子路面,更应该留下。”
这是一条比较宽的石子路,是村与村之间相通的“村村通”公路,但是位置却很偏僻。
“这里其实很少有车辆经过,发生交通事故更是非常罕见。”一旁的派出所民警说道。
路面的正中间,有一个用粉笔画出来的人字形轮廓,看来应该是死者所处于的位置。我看了看人字形轮廓,又抬头看了看周边的环境。
“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我问。
“下午六点,有收麦归来的群众发现的。”丹北县的法医负责人是名女同志,姓洪,也是我的师姐。全省公安机关跑现场的女性法医凤毛麟角。
洪法医说:“我们是六点半赶到的,根据尸体温度的情况,分析应该死亡两个小时左右。”
我低头思考了一下,说:“确实很蹊跷。”
黄支队很敏感,伸过头来听我发表意见。
我接着说:“下午四点多发生的事情,这里视野很开阔,确实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大宝点点头,咽了口还在往上冒着的酸水,说:“驾驶员能很清楚的看见路面的情况,行人也很容易看到两边的来车。”
我说:“关键是死者位于路面的正中间,除非横穿马路,不然不会在路中间被撞。在这么好视野、这么笔直的路面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发生这种意外。”
洪法医说:“你们的意思,是要说这是杀人抛尸,伪装交通事故?”
我点点头:“前两年,在洋宫县就发生了一起案件,当初所有人都认为是交通事故,但是我们去通过损伤,分析认为那是一起凶杀案件。”
“真的有伪装交通事故的案件啊。”洪法医撩了一下自己的长发。
“我觉得可能这起案件和那一起很相似。”大宝说,“说不准就真的有隐情。”
“也不能先入为主。”我说,“现场看起来非常简单,什么都没有?”
“死者处俯卧位,穿着的蓝色T恤后背有一排扣子,后背被刮了一个洞,死者附近发现了T恤后背的其中一枚扣子,仅此而已。”
洪法医一边说,一边从物证盒中拿出一个透明塑料物证袋,里面装着一枚金色的纽扣,纽扣的中间小洞里还残留着几丝蓝色的缝线残段。
我戴上手套,拿过物证袋,仔细观察着纽扣。随着物证袋位置的变化,纽扣从物证袋的一端滚动到了另一端,蓝色缝线残段也从纽扣中央的小孔中掉落了一根。
我拿起放大镜,看了看纽扣中央,皱着眉头挠了挠头,脑子里有些混乱。
“奇怪了。”我说,“这样看又像是一起交通事故了。”
“是啊。”大宝也凑过头来说,“哪里有伪装交通事故,还会在抛尸的时候记得把纽扣带到现场的。那犯罪分子也太心思缜密了。”
“不仅如此。”我补充道,“纽扣中间的丝线还保留着,说明这个纽扣从掉落就没有再被移动过,不然丝线自然会脱落。”
“如果是在这里行凶的呢?”黄支队说。
我点点头:“现场没有什么线索,检验完尸体可能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没有像样的法医学尸体解剖室,就连殡仪馆也是破烂不堪。从走进尸体存储间就能闻到的一股味道,可以判断这间殡仪馆的尸体冷冻柜是很劣质的。
阴森的环境是不会影响法医工作的心境,但是那种夹杂着腐败和骨灰味道的气味不断地刺激着嗅觉神经,仿佛多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