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从海底到太空 (3)(1 / 9)
的兵器官秦上尉于是建议,从现实来考量,老太太应该被安乐死。陈舰长听到之后,立刻采取两样措施来回应。第一,秦上尉关禁闭一个礼拜,禁闭期间他的食物减半。第二,舰上所有病人停止就医,但有生命危险者例外。秦上尉固然是个冷血混蛋,但至少他的建议凸显了问题。如果没办法回收利用物资,我们就必须降低消耗的速度。
舰长还是不准我们到海面的弃船上面寻找补给品,就算是一艘看起来完全没人的船,还是可以听到殭尸躲在甲板下的刮擦声。抓鱼是个方法,但我们没有编造鱼网的材料,也不敢浮出水面几个小时待在舰旁边等鱼上钩。
最后提出可行办法的是家眷,反而不是船员。他们很多人本来是农民或草药师,有人随身带了几小袋种子,如果我们能提供必要设备,就能开始种植食物,让存粮再延续好几年。这个想法很大胆,但并非完全不可行。飞弹室绝对大到可以当菜园,盆子跟水管可以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而船上原本就有治疗用的紫外线灯(船员会缺乏维生素D),恰好拿来充当人造太阳。
唯一的问题是泥土,我们没人懂得水耕法、气耕法或其他另类农作方武。我们需要泥土,而且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取得泥土。舰长必须好好考虑这一点。组织一小股特遣队登岸所冒的风险,绝对远远大于登上弃船去找补给品。殭尸大战爆发前,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类文明居住在沿岸,或者接近海岸线。难民从水路逃亡,使得世界各港口都出现了殭尸。
我们从南美的中大西洋沿岸展开搜寻,从盖亚纳的乔治城,下到苏利南以及法属盖亚纳的沿岸。我们找到了几片无人,至少由潜望镜看上去是没人的,海岸看起来是净空的。等我们浮出水面从舰桥上观看,还是没有东西。我请求准许登陆特遣队上岸,舰长仍不放心,于是下令鸣雾号……好大声,响了好久……接着牠们就出来了。
一开始只有几只,衣衫褴褛、蹒珊地走出。牠们似乎不知已经到了海岸线,海浪冲倒牠们,把牠们拉回岸边或拖进海里。有一只给海水卷得撞上岸边岩石,胸口裂了开来,断折的肋骨都戳出肌肤了,他对着我们狂嗥,口中冒出黑色泡沫,可是牠仍在走,想朝我们爬过来。又出现更多只,十来只,在几分钟之内就有上百只殭尸投身浪潮中,奔向我们。不管到哪里,只要一靠岸就会遇上这种情形。以前那些下幸无法出海避难的人民,现在都变成了殭尸,组成可怕的屏障,防守着每道我们造访的海岸线。
你们最后有派登陆特遣队上岸吗?
(摇头。)太危险了,比登上殭尸横行的船只还危险。我们于是决定寻找外海岛屿,上去采土。可是你们也知道全球的岛都成什么样了啊。
你会感到意外的。我们离开太平洋的巡航站之后,便将行动限缩在大西洋或印度洋。我们监听了很多大西洋、印度洋上小岛发生的事情,也用潜望镜观察了,所见所闻处处都是难民、暴力横行。我们看见好多岛上的枪口冒火,有天晚上,我们从水面上就闻到加勒比海往东飘来的烟硝味。也知道有些岛屿比较可怜,像是塞内加尔外海的维德角群岛,我们连潜望镜都还没升起,就已经先听到他们的哀嚎,太多难民,无法管制,只要有一个被感染就全毁了。战争发生后,还有多少岛屿能防止疫情?又有多少冰封的北极地带仍属危险的殭尸疫区?
我们只好返航太平洋,但这么一来,我们又回到祖国的前门。
我们仍然不知道中国海军是否正在猎杀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没有中国海军。我们所知道的是,我们一定要补给必需品,也想与其他的人类接触。我们花了好长的时问才说服舰长,毕竟他不愿见到我们和祖国的海军正面冲突。
是因为他仍对政府效忠吗?
是的。而且还有……一个比较个人的理由。
个人的因素?为什么?
(他没理会这个问题。)
你去过南太平洋的玛尼奇(Manihi)吗?
(我摇了摇头。)
殭尸大战爆发前,这里是典型的热带天堂。地势平坦、棕榈遍布的小岛,一圈围绕着清浅晶莹礁湖的「环屿」。它曾经是地球上少数培养出纯正黑珍珠的地方,我当年在吐亚莫吐群岛度蜜月的时候,买过一对耳环给我太太。我想起了这件事,于是建议本舰驶往这个环礁。
当年我只不过是个新婚的小少尉,我们抵达时,玛尼奇已经彻底改变了。珍珠消失了,生蚝被吃空了,潟湖挤满了数百艘小型私人船只,岛上满是帐篷和摇摇欲坠的茅屋。几十艘临时拼凑出来的独木舟,往返来回于环礁外围以及停在深水海域的十几艘大船之间。整幅景象就是现在被战后历史学家称为「太平洋大陆」的典型,也就是由帛琉绵亘至法属玻里尼西亚,一路由难民所形成的岛屿文化。这里成为一个新兴社会,一个由各地难民所组成的国家,大家共拥的旗帜就是「生存」。
你们怎么融入那个社会?
交易。在「太平洋大陆」整个区域,交易就是中心价值。如果你船上有大型的海水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