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3)
。因此,如果我们对疾病恐惧(恐惧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形式),疾病就会成为这种念头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形式会使多年的辛苦努力付诸东流。
*17. 如果我们心中想要有一些实际的财富,我们就会获得这些财富。把意念集中在需要的情境上,就会引发这种情境,再付出适当的努力,就会推动这种情境转换,最终,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梦想的际遇。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当我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期望中的感受却没有出现。这意味着满足只是暂时的,甚至可以说,所谓的满足与我们的真正期望恰好相反。
*18. 那么,这一过程的正确方法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思想,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梦想呢?你和我的梦想,我们全人类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人向往追求的,就是幸福与和谐。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个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就获取了真正的幸福。如果我们能够使其他人幸福快乐,我们自己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幸福。
*19.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健康,没有力量,没有知己好友,没有令人开怀的际遇,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又怎能快乐得起来呢?我们不仅要能够满足自身的日常所需,还要拥有一切的舒适奢华──这些都是我们完全有资格获得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幸福快乐。
*20. 传统保守的思维方式是要像一只“虫”,满足于自己所当得的那一份,不管它到底如何。而当代的理念是:要了解我们被赋予了天地万物间最好的一切,了解“天父与我合而为一”,并且了解“天父”就是宇宙精神,就是创造者,一切物质的起源。
*21. 现在,既使我们知道这些在理论上都是正确的,两千年来我们一直接受这样的教导,并且这些理论也是一切宗教或哲学体系的精华,我们又如何能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呢?我们如何能够立马看到实际可见的结果呢?
*22. 首先,我们必须应用我们的知识。一切的实现都来源于实践。运动员一生可能要读很多体育训练方面的书和课本,但除非他在实际的训练中付出大量的体力,否则他永远也不可能收获更加强壮的体魄。他最终的收获完全与他的付出成正比。而收获在后,付出在前。我们的情形也是一样。我们最终的收获完全与我们的付出成正比,同样也是收获在后,付出在前。我们将会得到多倍的回报,而付出不过是一个精神过程,因为思想是因,境遇是果。因此,只要付出各种有益的思想,如勇气、激情、健康,我们就把“因”的导火线点燃,相应的结果就一定会出现。
*23. 思想是一种精神活动,因此是具有创造性的,但是不要搞错了,思想如果不受到有意识的、系统化的、建设性的引导,就不能有任何创造。这就是空想和建设性思想的差距,空想只是蹉跎光阴,浪费精力,而建设性思想它意味着永无止境的成功。
*24. 我们知道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一切遭际,都遵循着引力法则。不快乐的意识与快乐的念头无法共存,因此,意识必须发生变化,当意识发生改变的时候,一切情景都会适应变化了的意识而逐步改观,以适应新的情形之下新的需求。
*25. 在创造精神图景或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就把意念投射到创造万物的宇宙物质中。宇宙物质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我们岂可告知无所不知者应当如何实现我们的需求呢?有限的人岂能都导无限的上帝呢?这就是失败的“因”,是一切失败的“因”。我们认识到宇宙物质的无所不在,但我们却不能接受它不只是无所不在,也是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事实,因此,就常常引燃我们自己其实一无所知的“因”的导火索。
*26. 通过认知宇宙精神的无限能量和无限智慧,我们可以最好地维护我们的利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成为无限的宇宙精神实现我们愿望的渠道。这意味着认识带来现实,所以,你们这一周的功课是,运用这个原理,认识到你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你和整体在本质和属性上都完全相同,惟一可能存在的差异是程度上的差异。
*27. 当这种伟大的思想开始渗入到你的意识中,当你真正地开始认识到你(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的自我),你心中的“我”,那个能够思考的灵魂,是这个伟大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实质、种类、和性质上,创造者所给与你的与他本身毫无二致,你也应该能够这样说,“我与天父合而为一”,你将开始体会到:所有美好、宏伟、神奇的机遇,都听命于你的吩咐。
加给我智慧,
让我知道我真正的利益所在,
加给我坚定的意志,
让我能够按照智慧的引领行事。
富兰克林
第十四周:拒绝负面思想
简介
永远不要对环境表示不满。你越是将思想集中于负面的环境,这种环境就越是成长壮大,最终成为成功和幸福的绊脚石。面对生活,你要积极,积极,再积极。让你的思想明朗、清晰、坚实、确定,决不变更!
迄今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