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487章 定国立志要富民 任嘛不懂瞎折腾

第487章 定国立志要富民 任嘛不懂瞎折腾(1 / 2)

江南的李定国和郑成功,看着江北的集市贸易如火如荼,绿油油的庄稼布满大地,百姓们脸上洋溢起了笑容,他们着急呀。

两家虽然签订了和平条约,但李岩也说了,等到将来看谁发展的好,百姓拥护谁,那时候再来谈统一问题。

照这样发展下去,江北会越来越好,将来肯定百姓要拥护王烁呀。

不成,他们也得发展农业,让百姓过得舒服一点,要不然将来让王烁比下去了,他们人就丢大了!

连国家都治理不好,你还好意思和人家平起平坐呢?

李定国从礼部将钱谦益调来工部,任工部尚书,让他想办法把农业搞上去。

钱谦益有学问啊,有学问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就能让百姓都有余粮,安心生产生活。

钱谦益这大学者还真不含糊,集合手下侍郎、清吏司诸有司官吏,翻阅了自黄帝以下各朝治理农业之法,什么王莽王安石,什么井田制、田租法,青苗法,乱七八糟一堆,当然主要还是参照西北政府的办法,并以其为主,这是晋王预先定的调子,谁敢违背?

总之吧,参考了许多所谓先进经验,并取其长补其短,制定了一套发展农业的办法。

这钱谦益学问可以,但为人滑头,又有些胆小怯懦。

当年满清下南京,其夫人柳如是要投湖自尽,誓死不做亡国奴。

钱谦益觉得夫人说的对,也去跳湖,可跳下去又爬上来了。

夫人柳如是问他为何又上来了?他答道:“这水太凉,冻的慌啊,咱们还是别死,投降算啦。”

柳如是哭笑不得。由此也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当年顾炎武先生因事获罪,钱谦益给顾炎武捎话说,只要他肯认自己当座师,自己就出面说情,免掉顾炎武的罪责。

顾炎武先生是宁肯坐大牢也不愿意认这位钱先生当老师,可见明末清士也瞧不起这位钱大人。

不管钱老爷子制定了什么办法来鼓励生产,也不管这些办法管不管用,总之,李定国投入了不少银子,都打了水漂了。

百姓依旧贫困,那些土豪富户依旧吃喝不愁,仍旧是前明那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老样子。

李定国就恼了,特么老子整这么多银子也不容易呀,扔到井里还能听个响呢,怎么让你钱谦益花了,连个响都没听着?

他现在是晋王了,国家大吏,不是流寇,“打土豪、分浮财”那一套流寇作风是不好再拿出来用了,吃了哑巴亏还不好发作。

他没找着人家钱尚书的毛病啊,人家学问大,说古论今弄一大套理论来证明自己没错,还是你晋王投入不够,您想好,还得往里投!

特么我还往里投?美死你!再投多少也填不满你这个无底洞!

李定国这个郁闷啊,照这么搞下去,穷百姓没得着好,反倒让这帮土豪劣绅发了。

农业没搞好,商业也不咋地。他在六部之外,专门成立一个商部,任命大才子冒僻疆为尚书,试图恢复自己管辖地盘内的商业贸易。

冒僻疆填词作诗凑合,如何发展商贸就外行了,结果还没人家钱老爷子弄的好呢,笑话百出,越弄越乱。

关键是李定国在南京成立一个部门,各地也得增加这些部门的相应官吏,光支付这些新增官吏的俸禄,他就得多拿出不少银子来。

银子拿出去不少,效果没见多少,甚至连增加官吏的费用成本都没收回来,净瞎折腾了。

李定国施行什么政策,当然郑成功也有份了。但郑家好赖的做过海盗,见识多一些。

郑成功后来一看,这么折腾还不如不折腾呢,他就跟李定国商量,咱还是赶紧叫停,原来怎么样还怎么样吧。

人家王烁搞的好,是因为人家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啊,你什么也不明白,包括你任命的这班才子们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那你还不瞎折腾吗?

北宋王安石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行不通?不是他的办法不好,而是在于北宋的上层建筑,在于它的行政体制,根本就没法有效执行王安石的法令。

好好的法令下来,让下面落后的官吏体制执行了个似是而非,而法令就变成了官吏“扰民,滋事”的工具了。

这就是咱们常说的,不是经不好,而是让念经的和尚给念歪了。

想把这好经念好,你得先改变旧朝廷体制,换念经的和尚才行啊。

没办法,李定国只得废除所有新法,还是沿用前明旧法。

恢复前明旧法,虽然不那么乱了,可还是无法让百姓富裕,国家富强,将来你还是整不过王烁。

李定国不甘心又没有好办法。郑成功就给他出主意,听说王烁那边的制度、法令都是王烁自己首先提出来,然后施行的。从这一点看来,王烁不光会打仗,还是个治国的人才。

要不,咱还是跟王烁学得了。

李定国一拨楞脑袋,跟他学,那多难为情啊?那不等于咱们认输了,承认他比咱们厉害了吗?不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