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当街断案军师忒损 苦无良策军令压人(1 / 2)
宋献策没理会刘友告王烁他们的状,也没有向着王烁他们的意思。
他让军兵搬一个马扎,自己往当中四平八稳一坐,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县官审案一般,先把布依铺的掌柜和小二一干人等都叫来,问明事情经过。
事情明摆着,刘友嫌东西贵,无理取闹抓店家。鲁小钰帮店家解释,刘友又对鲁小钰动手动脚,明显刘友不对。
宋献策拿过毛笔,将事情经过都写好,让当事人都签字画押。
看这意思,宋献策是打算通过审问,断定刘友不对,然后教训刘友他们一顿,把这件事情压下来。
如果宋献策这么做,这里面就有向着李岩的意思了。
王烁觉着宋献策要这么做,恐怕会适得其反。
当然是刘友不对。有宋献策在这里镇着,刘友现在肯定不敢多言。但他心里绝对不会服气,回去一定会找刘宗敏告状。
如此一来,宋献策和李岩就都会有麻烦,刘宗敏肯定不会就此算完。
王烁心中不由暗暗叫苦,这位军师办事,可谓书呆子气十足了。
正心里想主意,打算找借口认个错,多赔刘友些银两,以化解这个矛盾。
这时候,就听宋献策开口道:“看看,就为这么几件衣服,屁大点事,两个亲军队长,能算作咱们大顺的将军了,竟然大打出手。让这周围百姓看着,我大顺颜面何在?”
说到这里,突然就厉声问道:“你们难道忘记了我公布的进城律令了吗?官兵聚众闹事,该当何罪?”
这句话一出,王烁和刘友都是心头一凛。
宋献策的《进城十令》第三令:官兵聚众闹事,兵军棍五十,官就地正法。
好家伙,这才是把正事忘了!
若宋献策真按他的进城令来,王烁和刘友就得就地正法了。
看两个人脸上变色,宋献策板起脸来道:“这时候知道害怕了?晚了!尤其是你刘友,不仅聚众闹事,还欺凌百姓,扰乱秩序,连犯两条死罪!我今天杀你个二罪归一,你可服气?”
古代军人都明白,军法和民法还不一样,执行起来是任何人不能干预的,连皇帝都不行。要不怎么有句话叫军法无情呢。
刘友这下脸都黄了,“噗通”一下就给宋献策跪下了,叫道:“军师,小人无知,不是故意冒犯军师法令,求军师饶命啊!”
宋献策冷眼看他,又盯一眼王烁,这才摇了摇手里他刚才写的供词说道:“铁证如山啊,怎么饶命?”
这下连王烁都有上当的感觉了。
嘿,这个宋矮子,他写状词,根本就不是为这状词,而是用这状词证明他们犯了死罪,这招忒损了!
一开始,宋献策摆出一副县官审案子的样子,大家谁也没往军法上想。按民法,打架能犯多大罪?所以大家也就不怎么关心状词里写什么,只如实交代一下经过。
可是,这状词里写的内容,如果不按照大明律法,而是按照宋献策的《进城十令》来论罪,他们就都是死罪啊!
这位大顺军师是故意误导他们,稀里糊涂的,他们就把命交宋献策手里了。这军师忒损,忒黑了!
王烁正琢磨,如果宋献策真要杀他该怎么办的时候,就听宋献策道:
“你们都是咱大顺栋梁,就这么死了,你们自己也觉得冤屈,我也于心不忍。可是,我也不能破了进城令,这可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他又好像自言自语道:“如果这事没发生就好了。我没看见过你们,你们也没打过架,你们就不用死了。”
这回王烁听明白了,这是让他们跑呢。他连忙道:“我们没看见过军师,也没打过架。”说罢带着自己的人就跑。
刘友也明白了,从地上爬起来也跑。
“回来!”宋献策喊道。
两个人无奈住下脚步,回头看他。
只见他又挥动手里的状词道:“记住了,这个还在我手里呢。我只要再听到一句你们打架的话,我还得去抓你们,还得就地正法!”
哎,这下大家就明白了,这事还不能漏,漏了还是要命,证据在他手里呢!
事后,王烁越琢磨越觉得宋献策不是一般的高明。
刘友回去肯定不敢跟刘宗敏提这事,要命的证据在宋献策那里呢!跟刘宗敏说,刘宗敏一搅和,事情一旦闹大,传到宋献策那里,宋献策再翻案,那不成刘友自己找死了?
这么着,这事就算彻底解决了。能不动声色把复杂的事情轻松解决,四两拨千斤,这宋军师看着其貌不扬,却当真不是一般人。
王烁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岩一定要说服宋献策一起走了。
回到德胜门外的李岩老营,王烁把施大柱叫到李岩的大帐里,鲁小钰也在那儿。李岩两口子知道王烁要收拾鲁小钰,主动避开了。
看鲁小钰这没人敢招惹的样子,两口子也猜出她和王烁不是一般关系,只是王烁不说,他们也不好点破。这个时候,当然最好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