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舒大志李岩钦服 跩文言美人归心(1 / 2)
小酒馆里,王烁将自己心里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对李岩讲解出来。
要想得到李岩这样的人才,自己就必须首先坦诚以待,同时,讲解自己的看法,也让李岩知道他王烁不是毫无见识的武夫,这对争取对方至关重要。
严兵,并非仅仅整顿军纪那么简单。当然,首先要有客观可行的军法,然后要有军法的专门执行机关,包括他王烁,也不能擅用职权,违犯军法。必须保证在军法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军法的独立性。
其二,要让士卒明白为什么当兵,当兵是干什么的。在王烁的军队来说,当兵就是为了保卫亲人,保卫所有百姓,保卫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不被敌人侵犯,就是保卫自己热爱的政府。如果心里不赞成现在的政府,不热爱她,就没有资格当兵。
兵是平民的子弟,是为人民打仗,祸害人民怎能称作人民子弟兵?
士兵心中有了这个观念,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理想。有了理想就会有信念,有了信念就会作战勇敢,不畏惧生死。
有了这些,士兵就会有荣誉感,主动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更不能去祸害百姓,因为这与他心中的信念和理想相违背。
如此一来,军队上下都会主动维护自己的军纪,不会轻易触犯。由要求军队遵守军纪到军队主动遵守军纪,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支普通军队和一支战无不胜的威武雄壮的雄师的本质区别。
王烁还讲了他在军队设军政指导官的做法。正是由于这些军政官员的不断宣传和不断讲解,身体力行,才使他的士卒把自己的信念牢牢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让他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所谓利民,当然是让他治理下的老百姓得到好处。他搬出了他的土地法,选举法,征兵法,一一详细解释。
有了这些法律的保护,百姓们再也不会受到欺负和不合理的剥削压迫,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过上好日子。
有如此爱民的军队,如此护民的律法,老百姓为什么不支持他,不拥戴他?当然支持他,拥戴他,希望他永远做他们的领袖,为他们撑腰,为他们的利益奋斗!
如果李自成可以和他一样,做到以上的两项,军队威猛,百姓归心。李自成根本不用直接去攻打北京,凭着他占据的广大中原为根据地,一步步推进,一个城镇一个城镇的前进,每占据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会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再也不怕任何人可以夺回去,因为这地方的百姓不答应!
这样下去,恐怕用不了三年,北京就会是他的根据地,他还用得着劳民伤财,费心费力的出师攻打?
民众归心则战无不胜,即便满清打进关内,众百姓不拥护,坚决抵抗,满清凭着自己那几十万人,无论如何也在关内无法立足。
待国家统一,万众归心,李自成再率仁义之师,出关讨伐不义之满清,定当势如破竹,尽复辽土!
王烁嘁哩喀喳说了将近一个时辰,李岩却是越听越震惊。
李岩也知道民心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给李自成出的策略,编的民谣,无非都是为了获得民心,争取民众拥护。
可惜,李自成却把他的策略当做了鼓动民众造反,招募民众跟随他的工具,这与他实际的出发点完全是两回事!
可即便是他的策略,与王烁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王烁的更详细,目的更明确,而且,引入了律法来保证自己目的实现,更现实,更容易操作。
王烁看起来顶多也就二十四五岁,却有如此的心机和智慧,真是英雄出少年!
将来假以时日,此人必是中华一代英主,统一华夏,驱除鞑虏,非此人莫属!
他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王烁讲的这些,并不是王烁发明的,而是彻头彻尾的,现代的伟人思想和主义。王烁穿越来到这里,别的不会,只有把伟人思想捡起来,边实行边体会,最终通过实践,更加明白了这思想的伟大和正确以及为何会战无不胜。
若王烁可以发明如此厉害的思想体系,王烁就不是小职员了。
待王烁结合着自己的实践把伟人思想讲完,李岩对王烁的佩服,已经有如滔滔江水而不绝了,当下拱手说道:“久闻大将军威震西北,深得民心。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将军胸有如此韬略,何愁大事不成?岩虽小有薄名,与大将军比起来,差之甚远!若大将军果是为寻岩而来中原,岩恐怕让大将军失望了。大将军只需按照刚才所言之方略,逐步蚕食,假以时日,华夏诸郡必尽属大将军!”
王烁心说,完,这下吹大了,把人家吓着了。便缓了语气解释道:“逐步蚕食,恐是一厢情愿啊。倘闯王不去北京,中原不至大乱,在下一点点推进亦未尝不可。然公子今日在那茶铺也说道,天下已乱,恐异族入侵就在眼前!”
当下不待李岩询问,便将如何听到李岩说话的经过对他讲了,然后说道:“在下地盘狭小,物产匮乏,养二十万士卒已是极限。若鞑子大举进犯,恐不待在下发展,便被鞑子大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