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伯乐(1 / 2)
慕容达走后,楚珣茜久久站在原地,怔怔想了半晌,两行清泪蜿蜒而下。
慕容恪此时隐约明白了一些,见母后如此伤心,不禁也鼻酸起来,他上前将楚珣茜抱住,哽咽说道:“娘亲别难过,恪儿不愿跟大哥争,也不愿当什么太子,恪儿只想陪着您,吃饱穿暖,好好过日子……”
楚珣茜听了心中酸楚,抱紧儿子哽咽道:“傻孩子,娘亲又何尝不想如此?若真能全身而退,为娘又何必这般苦心经营……”
慕容恪仰起脸来说道:“母后不必忧心,恕哥哥和蓉娘娘平日待我极好,若恕哥哥当上太子,恪儿便求他将咱们分封到江南去,那里不是您的故乡么?到时恪儿陪您泛舟湖上,采莲赏月,吟诗下祺,可好?”
见他一派天真,楚珣茜不忍说破,只得勉强笑道:“好,不管恪儿到哪儿,娘亲都陪着你……”
当日晚间,一道口谕传到端王府,命端王慕容宏、端王世子慕容释晟第二日巳时入宫面圣。
知恩斋内,端王妃这几日中了暑气,恹恹地躺在榻上休息,刚满月不久的郡主慕容青樱啼哭不止,蘅芜口中轻轻哼着《静夜谣》,抱着她来回走动,然而唱得口干舌燥,郡主却依然哭个不住。
正觉无奈,端王妃支起身子,低低说道:“罢了,还是让本妃来抱吧。”
说也奇怪,被娘亲抱在怀中拍哄,过不多时,郡主便已酣然睡去,蘅芜见了不由笑道:“不是奴婢说嘴,咱们郡主当真挑剔得很,除了您之外,怕是也只有世子能哄得住她了。”
端王妃将襁褓了小心放下,望着郡主甜睡的面容,轻声叹道:“是啊,毕竟兄妹连心,若她已经懂事,知道哥哥明日要进宫,还不知会愁得如何……”
正说话间,慕容宏领着儿子进来,慕容宏在妻子床边坐下,望望端王妃的面色,关切说道:“卿儿,你觉得身子怎样,可还头晕么?”慕容释晟也上前拉住娘亲的手:“前几日我中了暑气,连着喝了几碗绿豆汤便好了,娘亲如何却喝不得呢?”端王妃温柔笑道:“傻孩子,不是娘亲喝不得,是你妹妹喝不得……”慕容释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探身去看妹妹,见她睡得酣甜,不由撅起嘴来:“我一整日不曾与妹妹玩耍,她偏又早早睡了……”
说着,伸出手来在妹妹粉嫩的面颊上逗弄两下,见她毫无醒转的迹象,忍不住叹了口气,颇为失落地坐到一旁。
端王夫妇相视而笑,端王妃望着丈夫,柔声说道:“明日进宫的事可都打点好了?叮嘱过晟儿了没?”
慕容释晟忙接过话头:“娘亲放心,爹爹都嘱咐过了,明日见了皇伯伯,晟儿断不会像上次那般牙尖嘴利啦。”
端王妃微笑着问道:“是么?那你说说看,若是皇伯伯问起你读过什么书,你该如何答呢?”
慕容释晟爽利答道:“读过《千字文》,还看过两本棋谱。”
端王妃满意点头,接着问道:“晟儿平日可曾习武?”
慕容释晟换上一脸苦楚表情:“回皇伯伯的话,晟儿身子不好,一年中总有几个月病着,父亲也曾教过我些拳法招式,却总说我花拳绣腿,不得要领……”
第二日巳时,慕容宏已带着慕容释晟来到观澜殿外等候,两刻过后,肖公公出来通传,让慕容宏先行进殿面圣,留世子在外等候。
慕容宏微微吃了一惊,只得向肖公公拱手道:“稚子自幼在别苑长大,并不曾见过什么大的场面,劳烦公公差人在此处陪着他,莫要惹出乱子才好。”
肖公公连声答应,慕容释晟站在远处,眼巴巴地望着父亲一步三回头,终于进了那扇厚重的玄色大门……
两个小太监被指派来照顾世子,一个擎着莫愁伞遮阳,一个拿着蝉翼扇送风,却都闭口不言,殿外一时一片凝重。
慕容释晟毕竟还是孩子心性,小半个时辰过后,他不再规矩站立,四下看看,蹲在廊下逗起地上的蚂蚁来。
太监们不好阻拦,只得也跟着过来,照样打扇遮荫。
正玩得起劲,忽听一个清朗男声问道:“蝼蚁偷生,何其无辜,公子为何要难为它们呢?”
两个太监忙施礼问候:“安先生。”慕容释晟却头也不抬,随口回道:“谁无蝼蚁心,早去亦有味。蝼蚁自有蝼蚁的乐处,何况我只是逗弄,并未伤及它们性命,先生言重了。”
对方沉默了片刻,接着说道:“在公子看来,只有伤及性命,才算做了错事么?”
慕容释晟略想了想,停下动作,起身说道:“先生教训的是,世间诸事,轻慢者有之,折辱者有之,是释晟错了。”
四目相对,安澍年不由一怔。眼前的孩童虽只穿着寻常的青绸衣衫,却难掩贵气,一双眼睛更是清澈灵动,令人见之忘俗。
这时,侍女送了冰糖绿豆汤过来,慕容释晟也不推辞,接过一饮而尽,看在安澍年眼中,又增了几分豪侠之意。他不禁微笑起来,俯身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清早起来,慕容恪得了慕容宏父子入宫的消息,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