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涌(1 / 2)
六年后,清明前夕,桓乐苑。
这日天气晴好,端王夫妇来到花园中散步,端王小心搀扶着身怀六甲的妻子,两人缓缓前行,不时耳语,和乐甜蜜,羡煞旁人。
走到一株樱树前,端王妃停下脚步,抬头看着层层叠叠、粉嫩娇美的樱花,微笑说道:“‘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王爷您看,今年的樱花开得格外好呢。”
端王抬起头来,此时恰有一瓣樱花飘落,堪堪落在他的鼻尖。端王妃见了不禁莞尔,一边轻笑,一边用手指去摘,怎知试了几次,那花瓣只管赖在原处,竟似黏住了一般。
端王夫妇相视而笑,端王低声说道:“如此看来,这一胎,该是个小女娃了罢。”
端王妃点了点头:“臣妾也觉得,今次与怀晟儿时颇为不同……”旋即笑道:“若真是个女娃,索性便叫‘樱儿’吧,王爷觉得好么?”
端王略一思忖,微笑答道:“‘桃花樱花红雨零,桑钱榆钱划色青’,乳名便叫‘樱儿’,官名唤作‘青樱’,如何?”
“青樱,青樱……”端王妃反复念着,展颜笑道:“这个名字好,不仅应景,还很别致呢。”
两人正在说笑,蘅芜匆匆走来,低声说道:“王爷,宫里传了皇上口谕,宣您明日前往皇家别苑伴驾踏青……”
端王妃闻言一惊:“这又是怎么了?自咱们陪晟儿离府休养以来,不是连每年岁末的宫宴都不必去的么?”
端王握住妻子的手,轻轻摇了摇头,端王妃会意,挽住夫君臂膀,抚着自己膨隆的肚腹说道:“逛了这半日,臣妾也觉得乏了,王爷,咱们回房去吧。”
桓乐苑中共有三座院落,其中以盛林轩最为宽绰,距离花园也最近,端王夫妇便居住在此,芳林轩小巧别致,清幽古雅,是端王世子慕容释晟的居所,翠林轩地处偏远,住着几位粗使丫鬟仆妇,兼之堆放杂物。
回到盛林轩,杜若早已备好了午饭,虽是简单的四菜一汤,却搭配得宜,香气扑鼻。
见端王妃只是坐在一旁发愁,端王看看桌上的饭菜,故作惊讶地说道:“这鸡汤里放的可是春笋么?本王这几日正想它想得厉害,今日竟便得了!”
说着,他上前盛了一勺鸡汤,将碗递到妻子面前:“卿儿先尝尝看,这笋子可还脆嫩么?”
端王妃却不理会,渐渐接着红了眼圈,眼看着便要落下泪来。
蘅芜见状,忙扯了扯杜若衣袖,两人悄悄退了出去,端王掩好房门,将妻子轻轻揽入怀中,低声劝慰道:“卿儿莫要忧心,皇上在这桓乐苑中不知安插了多少眼线,既然能容咱们六年,想来并无大碍。”
端王妃仍是愁眉不展,哽咽说道:“皇上生性多疑,去年冬岁又闹了一场大病,如今朝中都在传说太子将立,这关口想起咱们,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端王轻轻摇头,低声说道:“也不见得。大皇子慕容恕已近成年,他是长子,虽受母妃出身低微所累,但听闻诗书武艺都属上乘,且睿智果敢,最受皇上喜爱。而二皇子慕容恪为皇后嫡出,今年也已十岁,聪颖乖巧,好学上进,颇具明君之风。这两位皇子早已脱颖而出,成为太子备选,而晟儿年纪还小,又一直远居在此,除了咱们府里这些人,又曾见过些什么呢?他整日间只是学些棋艺,诗书武艺仅在皮毛,何况还有痼疾,在皇上心中,想来当不足为虑。”
正说话间,门上传来轻轻的叩击声,只听一个稚嫩而清朗的声音唤道:“爹爹,娘亲,晟儿能进去么?”
端王妃忙擦干眼泪,上前打开房门,勉强笑道:“晟儿,快些进来吧。”
慕容释晟高高兴兴地在桌旁坐下,看看爹爹,又看看娘亲,笑着说道:“晟儿今日来得晚了,劳爹爹娘亲久等,便罚我多吃些青菜吧。”
他似乎刚练习过画艺,月白的缎袍上蹭了些许颜料,脸上也沾了些墨汁,样子颇为顽皮,却难掩英挺灵秀之气,一双眼睛更是明亮灵动,顾盼神飞。
端王妃佯嗔地瞪了儿子一眼,上前为他添了满满一碗饭:“就你油嘴滑舌,快些吃吧,汤都要凉了。”
端王此时也过来坐下,一家三口举箸用饭,其乐融融。
半碗饭下肚,慕容释晟忽然想起什么,含着满嘴的饭菜,转向父亲含混问道:“爹爹,听说您明日要随皇上外出踏青?晟儿能随您一同去么?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出过门呢!”
端王听了一怔,看清儿子眼中的希冀,不由心中一酸,忙掩饰地板起脸来:“食不言,寝不语,晟儿,为父的教导你都忘了么?”
慕容释晟吐了吐舌头,接着埋头吃饭,端王妃看了丈夫一眼,暗暗叹了口气,夹起一块黄金豆腐放入儿子碗中,柔声说道:“慢些吃,多吃点菜。晟儿,你若是觉得闷,明日娘亲让人陪你去花园放风筝好么?”
慕容释晟虽不情愿,却仍是点了点头:“好,上回那只鲤鱼风筝甚好,明日便仍用它吧。”
第二日清早,端王便别过妻儿,带着福缘善庆,策马赶往同在京郊的皇家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