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1 / 3)
嘉元十八年正月刚过,洛北王因身患奇病被崇仁皇帝送至景阳丽水宫静养,远离皇宫与皇城的喧嚣,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人正在落隐寺为他刚塞完第三个锦袋,我看着寺中一片祥和之景,想着他果然经过锦袋的提醒发现了令螺散的存在,躲开皇城便是躲开劫度,可是我这依旧往同一个地方塞锦袋,他如何再继续拿到?
不过如今,我已和他是陌生人,或许说在这个时间里我就是与他是陌生人,我只是在梦里曾与他相识一场,受他自己所托帮助他而已。
然而公良煜一离上京,就开始有了风起云涌的苗头。
由于匈奴拉突尔汗野心渐盛,郑与匈奴交界的边城局势动荡,边城的匈奴人突然增多,皇上担心会突逢变故,所以特派岭南王前往巡视,明面上说是巡视,但是却带去了十万大军压城。
洛北与岭南的相继离开,朝中的各种势力就变得汹涌起来吗,两个最得势的王子离皇城,机遇难得。
由于崇仁帝上位至今一直没有立储君,朝内外都猜测崇仁帝是属意洛北王的,毕竟他是王皇后的嫡子,王皇后又是崇仁帝挚爱,前几年每每提起储君之事皇上表现出来的神色总是不满,大家纷纷觉得这是皇上在等洛北王长大,可洛北如今已满十七却向皇上告了重病要远离皇城修养,次之的岭南王也随军去了边城,皇上身边最得宠的两个儿子离开了,此时便是其他儿子展现自己的最佳良机,趁此时机就有大臣建议皇上建立皇家学堂,让各位皇子到一起读书可方便皇帝检查各位皇子的学识与政见,也就是把大家放在一起,自然能看出个高低优劣来的意味。
有人推销皇子,自然有人要推销自家儿女。有大臣建议说都是皇子的学堂没有伴读难免会略显薄弱单调,不如将各重臣家的子女也送进去,一可以陪伴皇子们读书交流,二也可以为郑培养新的人才。
然后朝内权位重的大臣家十岁到十七的之间的子女都被推崇了进去,而我和兰翎、二姐均在此列。
其实这个皇家学堂的成立颇为冠冕堂皇,十几岁的少年少女们早就在自家的老师的教导下有了一定的学识,去皇家再念一次不过是摆摆样子,然后在一群人里求拔尖而已。
在这一大批的学子中,早有几个人已成名在外。
如尚书令梅家二儿子梅木白,八岁能文十岁能赛诗,十二岁那年在外使礼会上以一首《雨非林》成名于世。
又或者如执金吾季大人家的三公子季清让,对古文古史颇有研究,因为他,朝中太史令都常是他家的座上宾,即便是他爹是个武官。
更何况还有我大哥司奕,但是他年龄过了已满十八才不必参加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学堂,不然也是这学堂中佼佼者的一位。
虽说是皇家子女与大臣子女统在一处的学堂,但仍旧分了男女之别,女娃儿均在内堂学习,男学生们则在正堂,两堂之间隔了一条廊子和一道门,声音大了点彼此都能听见,然而女孩们多讲究斯文典雅,男孩子们就洒脱了些。
女孩男孩学的东西也不同,女孩学女训男孩学兵法,女孩学女红男孩学的是古史史政。
没出几天我便厌烦了,而我那亭亭玉立的二姐则在这一群女娃中显得极其优秀。
梅若凝也在这学堂中,只不过因她的特殊身份和性格她能随意出入内堂和正堂,宫中这个年龄段的公主只有她和一个皇上的嫡亲公主冉月公主,然而冉月性子温婉柔弱,不比梅若凝的刚烈,她只爱在内堂里和大臣的一众女儿们聊聊天做做女红,乐得从大家的嘴里听听宫外她没见过的世界。
冉月公主和我二姐十分投缘,每每来了学堂反而是我这个亲妹妹被抛弃,而她二人则十分亲睦的在一起,我也乐得清静。
今儿的清静还没讨得多久,梅若凝就兴高采烈的跑了进来,头上的翡翠步摇都被她晃动的哗啦啦直响,因为她的公主身份大家都敬她,然而她性子颇有些顽,所以从小就被教导的要婉约的女孩儿们却不敢靠前和她走的太近,她有些尴尬,见我一人坐在窗边就直奔而来。
“思儿,下午正堂男孩子他们要去野外狩猎,咱们一同去吧。”梅若凝一把抓住我的手。
我心下正纳闷,我除了第一天和她打过招呼外,从来没说过话,她为何突然这么热情起来,“怕不太合适。”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都是男孩儿的玩法,姑娘家去了不妥当。”
梅若凝刚想多劝我一句,二姐却突然起身说“也好,咱们在屋子待得也够久了,出去活动活动可好?冉月?”没成想她却答应了下来,还问了冉月公主的意见,冉月见二姐兴致浓浓就笑着点了点头,其他家的姑娘们见两个公主都要去了,就纷纷附和。
野外的阳光果然分外的灿烂,我把头上那些恼人的饰品都卸了去,只随意的扎了发配合着素服系了根浅青色的缎带,显得干净利落些。
而我二姐和其他家的小姐们都是罗裙香衫而来,反而把我显得有些刁钻独特,我正着急之际梅若凝也来了,她一身红色劲装风姿飒飒,我立刻平淡无奇,让我放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