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珠联璧合(2 / 4)
沈家这么多的孩子,像老爹的不少,但因为是女儿,所以养在深闺,就无人能发现她们的潜力了。
那如果小花生的是小小花,他好好教,那她或许也有继承沈家祖业的潜力。
看来他要带着小花去玩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了。
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想着“退休”的事,这着实是要不得呀。
转眼八月,快至中秋,花铃的肚子也大了起来。许是汤水养得好,肚子比起其他孕妇来要大上许多。沈夫人还曾想这怀的是不是双生子,特地找了三个有经验的产婆来瞧。但产婆都说不是,只是吃得好睡得好,孩子长得比别人好。
本来听见不是双生子还微觉可惜,但听见孩子长得好,沈夫人连连让人给赏钱。
肚子大了,花铃也不怎么爱走动了。只是产婆都说多动动,到时好生产,她才每天耐着性子走走。现在正是午后,午睡醒来,瞧了自己的肚子半晌。脑袋在枕头枕着,可那肚子都挺到中间去了。难怪最近醒来都看见她的丈夫睡在床边,好似一动就要摔下去。
她想了想,把身体往后挪了挪,这才腾出一些位置来。看来她得改改习惯了,免得他整夜睡得不安稳。这几个月他总跟着沈家长辈往外跑商,虽然不远,可有时候也要忙上几天,又瘦了些,好像将肉都长到了她的身上。
花铃想到在外奔波的丈夫就没办法继续躺着了,缓缓坐起身打算洗个脸动动筋骨。
洗了脸换好衣服,葛嬷嬷来给她梳发时又一如既往地瞧她肚子,笑道,“刚夫人让人带了话来,说下午来看看您。”
花铃眼一亮,“爹娘回来了?”
六月时爹娘外出游玩,她还以为他们连中秋都不回来过了,没想到今天就回来了。她立刻让嬷嬷梳好发髻,便往娘家走。
沈老太太正在凉亭里和几个老太太唠嗑,见了孙媳妇便觉高兴,“铃铃啊。”
花铃闻声看去,嫣然一笑,往那走去,一一打过招呼。
花铃生得美而不妖,又是花家的千金,连几个老太太都看得喜欢,问长问短。好一会花铃才告辞,这才回娘家去。
她一走,一人就道,“福气相,脾气也好。”
“比我那孙媳妇好多了。”
“我那四个孙媳妇,就没一个像铃铃这样乖巧懂事,还能操持内宅的。”
几人夸着夸着沈家孙媳,就变成了抱怨自家孙媳,又热热闹闹起来。
花铃回到家中,母亲果真回来了,只因门口和庭院满是下人,又都是在清扫大宅。她看着倒也没什么,只是母亲太爱干净,所以一瞧见脏了,花草不齐整了,就喊下人打扫。家里总跟新的一样,唯有从墙柱能看出点点岁月痕迹。
她走进大厅,就看见母亲站在厅中,往四下指着。她笑笑,“娘。”
廖氏一听,立即快步走到她面前,拉她缓步回屋,“这里脏,捂着嘴,到房间再松开。”
花铃无奈,只好捂住嘴,跟她从廊道过去。
到处都是打扫的下人,真是热闹呀。
进了房里,廖氏将房门关好,花铃见父亲也在房里,喊了“爹爹”,花平生也抬头看她,笑道,“铃铃回来了。”
廖氏皱眉,“是回娘家,你总改不了口,女儿嫁了,嫁啦。”
花平生无奈笑笑,花铃也笑笑,“娘,都是回家。”
廖氏没答,又道,“我不在家,草都长得有人高了,管家也不修修。”
“倒也没长多少,而且修得很齐整。”
“哪里齐整了。”廖氏说道,“等会后院的也得修修。所以我说,不能老出门,下人都养懒了。”
她继续在那里念念叨叨,父女两人面面相觑,唯有笑笑。花平生低声,“你娘在路上可高兴了,就是在外面没认识的人,没怎么说话。所以一回来就絮絮叨叨,憋坏了。”
花铃大感理解,絮叨了许久,廖氏才道,“听说来宝最近总不在家?”
花铃略觉意外,“娘不是刚回来吗?谁跟您说这话了?”
“娘一直让人留意着呢。”
花铃笑笑,“娘是怕我过得不好,被欺负么?”
廖氏叹道,“我知道来宝好,他爹娘也好,可再好对娘来说也是外人,不让人留意着,娘不放心。这几个月娘也不出门了,就留在家里,你要是觉得闷呢,就回娘家,娘陪着你说说话,解解闷。”
花铃心头顿有暖流淌过,抱了她枕在她心口上,“还是娘最好了。”
廖氏“哎哟哟”一声,想把她板正又舍不得,末了叹气,“你也别岔开话题,所以来宝他到底是不是常夜不归宿?”
“是,只是太忙了,他又喝不了酒,那总要陪着商客到最后。”
“怎么这么多人要陪?”
花平生插话道,“沈家家大业大,要跟别人做生意,不管是不是小商人,只要是有合作关系,有一点要求人的地方,就要陪得开开心心的。”
廖氏微微皱眉,又担心道,“那来宝在外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