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1 / 2)
原来张林青在86年的时候,盖了一栋三间七根梁红砖黑瓦的瓦房。就住在这条河边。
这条河挺长也挺宽的,通东西盖河。他知道河里哪儿河蚌蚌,哪里鱼虾多。少说话多做事,亮出实力给他们瞧瞧;一直是张林青的做人准则。
给春奇他们几个找好地方,他自己在离他们1公里的远地方摸鱼,果然没让他失望,这个地方不但河蚌多也大,鱼虾也多;没一会儿张林青就抓了好几条半斤左右的鲶鱼。
这可是好东西,特别是在后世大多数人家炖汤给宝宝加餐吃的。今天人多,没有像昨天那么快就装满木桶,看日头偏西,大约下午4点的样子,才装满。
几个人提着木桶回家去,张林青想着看来以后摸鱼还得早上和傍晚来,没人打扰,也能多摸点鱼。
明天是不行了,村里拉鱼分鱼,家家户户老少爷们都得去帮忙。
回到家后,他爹还在堂屋搓草绳,小妹没在痦子里,估计睡了,小弟大概又出去疯玩了;跟他爹打个招呼直接去小屋给河蚌和螺丝换了盘清水让它们吐吐泥,自己赶紧到小屋烧锅热水,给自己洗洗手,擦擦身子,烫烫脚。
弄好了之一切后,他妈还没回来,家里的猪在嗷嗷叫,打开里锅看了看里外两个锅都是空的,泔水桶也是空的,那就是还没煮猪食,难怪猪在嗷嗷叫。
平常这个时候猪都吃饱了,今天估计有事耽搁了,今天这个晚饭和猪食看来得由自己做了,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个小事,反正他也闲不住;煮饭时还顺便可以烤烤火去去身上的寒气呢。
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好吃的,就是后世自家晚饭也吃的简单。反正天天顿顿都是大麦粥加红薯,这个对他们这些农家小子来说,太简单不过了,什么家常菜他都会做。
前世他最拿手的是红烧鱼,家里亲朋好友都喜欢吃。说干就干,先把红薯洗了,有破的地方就拿刀削去,切几刀直接放外锅里放水开始煮。里锅用红薯皮加康用来煮猪食。
红薯切下来的边角料直接扔里锅,这时候的家畜,也很惨淡,猪只吃一些青草、泔潲水,加上地瓜干的下脚料和很少的槺或麸子和在一起煮熟了喂猪。
孩子们放学后的重要工作就是打猪草,打猪草也算公分的,像我们这里没有山,猪草就更少,更多的时候是到水边打那种叫水花生的草或者是直接到河里捞水葫芦回来煮熟喂养,这个时候的猪长不太肥,一百五十斤上下就卖了,卖猪的时候,有大标语叫做“支援国家建设”。那时的生猪恐怕只有两三毛钱的,一头猪也就四五十元,但这是一家人重要的现金来源之一了。
这时候的狗瘦得很,饿得厉害到处找东西吃,吃粪便是家常便事。一边烧火一边拉着风箱让火烧得旺旺的,看着红彤彤的火焰。
张林青渐渐地出神了开始思念前世的老伴还有儿女们,老伴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2个孩子也没享到什么福;特别是女儿,因为身在农村在农村来说没儿子那就是绝户,自己自尊心特别强。
女儿生下后虽然是自己第一个孩子,多少因为有点重男轻女有所忽视,忙着赚钱也不是很喜欢她。
那个时候计划生育很严了,生了女儿就代表自己没儿子了,没人养老送终了。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动了把女儿送人的念头,也确实这样做过,那户人家是自己老婆娘家那边的亲戚。
方美琴继父大哥家的大女儿,算是孩子的堂姨。
她家比较有钱,当时家里开了个小工厂专门生产洗衣服。80年开始计划生育,这边抓的很严,她们家当时有一个儿子了,已经三岁了,她堂姐喜欢女孩,想领养一个。
知道张林青家生了女儿,想着张林青家条件也不好,就动了心思;于是托孩子的表姨夫(这个表姨夫是孩子堂姨的小弟,她弟媳妇是方美琴的亲表妹,姑表舅,小舅舅家的。
也就是孩子外婆二哥家的女儿,嫁给了方美琴继父大哥家的小儿子;呵呵够复杂的)来当说客。
当时连领养协议都签好了、也约好时间;准备到了那天,把孩子送过去。
当天自己到方美琴身边抱孩子时,她反悔了死活不同意,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想想那个女人舍得把自己怀胎十月刚生下来的孩子送人,如果不是生活太穷又或者像他一般想要孩子,其他根本就不会同意的。
到87年的时候,她大姨家才领养了一个她们村的女孩子,圆了她儿女双全的梦。
这户人家生了6个女孩子,一直想要儿子,所以把最小的一个给送了,打算再生个儿子。
这是后话,咱先不提.....当孩子她奶知道孩子他妈生的是女儿当时就闹开了,更别提伺候月子了。孩子奶是万事不沾手。
自己那个时候每天都得出去做木工,没心思伺候孩子她妈坐月子,月子里孩子她妈只能吃点面糊糊,或者吃点自己因为心急做得半生不熟的饭。
没人喜欢吃半生不熟的米饭,孩子妈当然也不喜欢吃了。自己天天在家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