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 记忆(5 / 6)
启用反导弹系统的城市也散发出了一种死亡的气息,
强烈的核辐射、
战争毒气以及细菌生化武器已经将它们的全部居民都消灭干净
了。所剩无几的人类将脆弱可怜的无线电通信维持了若干年,
对地铁里面的居民来说,
人类世界迄今为止都局限在那几条人口比较稠密的线路上。
往昔那熟悉的拥挤不堪的地球,
如今又回到了一望无际的混乱与混浊的状态。在中世纪,
地球也许也曾这般过,但谁又记得呢?
人类文明仅存的微小片段一片接着一片地沉入无尽的深渊:
没有了石油和电,人类飞速走向愚昧和蛮夷。
天灾人祸时代到来。
数百年间,
科学家总是千方百计想要从发掘出的莎草纸和羊皮纸的碎片、
法典和巨著的片段中织出完整的历史长卷。自人类学会印刷,
出现报纸这一事物以后,
印刷机开始在报纸这一编年史上继续编织这一长卷。
近两个世纪的编年史长卷并没有开线裂缝的地方:
那些改变世界命运的人的每一个手势、
每一个感叹词都被完完整整地记录了下来。但突然间,
世界各个角落的印刷都停止了,这项本领被永久地废弃了。
历史的织布机停了下来,在一个没有未来的世界,
谁又会关心从前?布料耗尽了,保存下来的只有一条细细的线。
在惨祸发生后的最初几年间,尼古拉·
伊万诺维奇曾希望在各个人满为患的地铁站中找到一个家。
希望破灭了,孤苦伶仃的他仍旧在昏暗的地铁中游荡,
不知道在这冥间一般的生活里应该做些什么。
要是上天能够指引他就好了,
告诉他在这迷宫一般无穷无尽的隧道中,哪条才是他该走的路
。
怀着对往昔的思念,他开始收集报纸,通过各种各样的报纸,
他可以回忆过去,可以沉浸在幻想之中。
阅读那些新闻简讯和报纸分析家评论的时候,他总在思索,
人类到底能不能预先把这个末日之灾制止在摇篮中。
之后他开始模仿报章新闻的语体,
记载他在去过的地铁车站上的所见所闻。这样一来,
他的人生路标发生了转变。他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决定当一名编年史撰者,成为一个现代史的书写者,
记载世界末曰之后人类的生活,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杂乱无章的零散材料让他有了另一个想法,
他要修补那条被时间侵蚀的历史长卷,
并亲手将它继续编织下去。
旁人认为尼古拉·
伊万诺维奇的这一爱好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怪癖而己。
他已经打算把自己所有的口粮都用来搜集这些旧报纸了。
命运安排他去哪个车站,他便在当地设置一个小角落,
像是一个真正的档案馆。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也去值勤,
因为只有在300米开外的篱火旁,
那些刚毅的小伙子才会像小孩子一样胡编滥造地讲一些小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他可以提炼出若干十足可信的信息,
让他去了解地铁的另一端发生了什么。
他往往要对比几十条流言飞语,从中甄别出事实,
然后将其小心翼翼地订在一本本练习册中。
工作的时候他偶尔出神,他也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
—他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毫无益处的。在他死后,
他费劲整理在那些像标本一样的练习册上的心血会因为得不到
妥善的保护而化作灰烬。如果某天他去了岗哨就再没回来,
用火烧光他的心血么作根本就不需要很多时间。
因岁月的流逝而日益发黄的纸张终归会化作烟和尘,
原子会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事物,获得另一种形状。
布料几乎是无法分解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想把所有稍纵即逝
、无法捕捉的瞬间都为后代保存下来。
这世上有一种人,
书本上的知识在他们的脑子中只能保存到毕业考试。
考试一结束,那些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便被忘得一干二净。
忘记了以后,他们会感到无与伦比的轻松。尼古拉·
伊万诺维奇认为人的记忆就像是沙漠中的沙子,所有的数字、
日期和第二等国家活动家的名字在记忆里保存的时间不会长于
木棍在沙丘上划出的记号,之后一阵风过去,
便消失得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