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羌笛杨柳玉门关 1-4(5 / 6)
场剧变更是将少数能干的屠戮殆尽,剩下的都是无所价值之人。他们的家书里自然也提供不了景晴感兴趣的东西,除了家长里短就是恳求——求她给自家女儿安排官职;或者说自家儿子即将服礼,生得何等漂亮,又是何等琴棋书画,问她能不能引荐入宫等等。至于几个长辈,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她“指点”,要她成亲,劝她纳侧,还有怪她不该把世子带去边关入军营,应该留在太学院才是西山家正朔的尊贵等等。这些东西看了只能添堵,所以她一向是能拖就拖,收三四封信才回一封。好在她现在是西山家的族长,而且是“至高无上”般的存在。一来,同辈和长辈中均无人才,一族人都靠着她维持荣华;二来,她是孟国正亲王的女儿,而且是“只差一步就登上皇位的人”。对西山家来说,她就是君王,其他的人,无论长幼在她面前都是“臣”,可以建议,无权干涉。这些亲戚们也知道在她面前说不上话,就去打她身边人的主意,尤其是那些正亲王府的“故人”。燕飞夫妻两都出自王府,问书更是“宫侍”,又住在孟都,自然成了“重灾区”。问书面对这些“旧主”最拉不下脸,只能赶着燕飞也找机会就帮着说两句好话,对不打紧的事能帮就帮。
景晴一边看一边抱怨,但也把能处理的事挑出来放在一边,看了一阵又白了燕飞一眼:“就你们夫妻好说话,也没见他们给你们什么好处啊!”
“终归是西山宗族的人,就像问书常说的‘若是老主人仍在,都是放不下的心事’。”
“好,好,就你们两个热心。”她甩过来两封信:“这两件事就你们夫妻去处理了吧。”
燕飞笑着接了,看她又展开一封信,看着看着竟然笑了起来,笑了一阵子随手塞给她:“你看看,你看看,七姑姑越来越有趣了,这都在想些什么啊!”
景晴口中的“七姑姑”就是她那亲弟弟的养母,老人家与世无争,就是总喜欢把景晴当作不经事的孩子来对待,特爱替她操心。因为弟弟的缘故,景晴对她也格外尊重,因此也对她的“热心”最无可奈何。燕飞拿过来一看也笑了起来,直到看完,已经笑得直不起腰。
景晴叹了口气:“就知道七姑姑早晚要来操这个闲心。”
韩庭秋的事情经过各种渠道,特别是景晴那异父兄弟的传播,终于西山家人尽皆知。西山遥觉得自己是长辈,与景晴的关系也最亲近,一本正经写了一封信来说你身为族长一直不婚终究不妥,听说那个韩庭秋在陈泗也是望族子弟,要不你就娶了他吧,然后再广纳侧室还能再添一女半儿云云。燕飞笑了许久终于平复下来,看着景晴道:“其实姚侯这个主意也不差。大都督一直不娶亲是为了不因外戚而被牵扯,换了韩庭秋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不妥。”
“这又是为什么?”
“没什么可多想的,不妥就是不妥。”又看看燕飞:“少操这个闲心了,接下来有的我们忙得。”
“大冬天的就等过年,有什么好忙的?”
“澄碧黛在扶风颇为活跃,她富贵门庭的大小姐愿意在这么个地方耗着吃苦,要一点都不让我们陪着忙,才真是怪事了。”
“她到这里后还安分,红花谷也退了出来,半年来也就是呼朋唤友附庸风雅,并没有其他举动。而且,澄碧黛没有官职,当下的扶风,她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我看最多就是和羽轻一样找点捕风捉影的事到澄贵妃那里去嚼舌头。”
“自从凉夏节之后,每到旬假她都让人去接吟台。”
燕飞眨眨眼睛一时没回味过来。
“澄碧黛一直没有进阶,到底什么性情我也吃不准。但是在楼月霜、锦屏他们说来,这个人也从来不是有耐心陪着小孩子玩闹的。”
“明侯毕竟是皇家血脉,不同于一般的小孩子,她或许是为了澄贵妃而结交宗室。”
“襄王的话在皇帝那里有多少作用?”
“这……”燕飞苦笑着摇摇头:“这倒也是。”
凤翔在宗室里出了名的没什么用,凤楚对她从来只是“宽容优待”,压根没有让她担当责任的意愿,更不要说听她出什么主意。
“反过来说,就算对吟台再好,襄王也不能帮他们做什么,所以……”
景晴叹了口气:“是啊,就是古怪的很才让人不安。”顿了顿又道:“江漪快到扶风了。”
“哎?”
“皇帝任命她为巡检使,巡查西北各地,如今已经到了劭庆地方,很快就进孟州。”
燕飞这下不安起来,张口欲言,却见景晴抬了下手,做了个禁言的手势。过了一会儿但听她缓缓道:“燕飞,有些话不要说说出口,就连想都不想才是对的。”
等到一人独处,满室宁静,景晴抱着被子在塌上坐了一会儿毫无睡意,心想“就不该在晚上看那些无聊信”。西山遥那一封信让她又想起韩庭秋,在分别的十二年里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个男人,特别是望着铭霞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北庭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韩庭秋改变了她对“男人”的喜好,自此能吸引她目光的再也不是孟国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