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绝境追踪(1 / 6)
01
胡亮回到刑警队,马上派刑警去调查洪泽生的不在现场证明和他的社会关系。他自己则去找那三个被陈建军骗了的人。“也许不是这三个人干的,但有线索总比没线索强,而且是越多越好。”胡亮满意地想着,先来到那个冯忠实的公司。
冯忠实,工人家庭出身,家里的孩子多,小时候没少过苦日子,他经常把那不幸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挂在嘴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时候没吃没穿,和旧社会似的。”然后他就要叹口气,似乎沉浸在往日的痛苦中一样。他后来当上了工人,然后就下海经商,不知怎么就发了财,对这其中三昧他从来是三缄其口的。
他见胡亮来了,一副很高兴的样子,让一个漂亮、很有些风情的年轻女子给胡亮端上饮料。“喝吧,天挺热的,你够辛苦的。”他中上等个头儿,肥胖,留着平头,坚硬的头发根根挺立着,皮肤微黑,虽然笑着,但两只大眼睛里却闪着凶悍的光。“有啥事?”他拿起茶杯,揭开盖子,吹着气说。
“陈建军你认识吧?”
“噢,计委的那个吧。认识。”他的声音很平静,但胡亮注意到他拿茶杯的手抖了一下。
“听说你和他在钱上有过冲突?”
“噢,是这事呀。没事了,解决了。他把钱退给了我,就算了。”他又对茶杯吹了口气,呷了一口茶水。
“退给你了?以后你们还有来往吗?”
“那还会再来往吗?不管是在江湖上还是在商界讲的都是个信用。那句话是咋说来着?人无信就立不住……”“人无信则不立。”胡亮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禁不住插嘴道。“这位小兄弟比我有学问,就是这句话,我是再不信他的啦。”
“5号晚上你在哪儿?”胡亮突然问。
“5号?这个月……嗯,我和朋友喝酒,在金融大酒店,喝到12点多钟。”
“谁能证明?”
“谁?干脆我写给你吧。”冯忠实从写字台的笔筒里取出一支笔,又从抽屉里找了一张纸,就写了起来。“这人倒精明,知道我要问什么。”胡亮想。
冯忠实写完后,把纸条给了胡亮。
“你认识关有德和柴明礼吗?”
“不认识,听都没听说过。”
胡亮出来后,正是中午,耀眼的阳光晃得他睁不开眼睛,汗水很自然地从脖子上、头发里流了出来。胡亮掏出纸巾擦着汗,一股不祥的预感出现在心头:“恐怕那两个人也不会提供什么有价值的线索的。”
02
果然不出胡亮所料,关有德和柴明礼都声称和陈建军了结了,和冯忠实一样,陈建军在他们紧追不舍的顽强意志下,不得不把钱退了回来。现在他们之间当然不存在什么仇恨,但也没有再发生往来。虽然胡亮经过周密的调查,但这三人的不在犯罪现场证明是无懈可击的。虽然他们有买凶杀人的可能性,但也没有证据。“如果这个陈建军抓住了,就知道这三个家伙是不是在说谎。”胡亮对李国雄说。“可是,陈建军没抓着呀。那个洪泽生怎么样?”李国雄问道。“这个洪泽生确实和陈建军不对付,如果不是陈建军被提拔,他肯定是处长了,可现在他年龄超了,再说也是因为这件事他得罪了领导,一辈子升迁无望。但他有不在现场证明,而且此人虽然有些小毛病,比如爱喝酒、脾气暴躁,但是我们市一个老领导的儿子,人本质上是好的,和黑社会素无来往。”
“还有什么线索吗?”李国雄有些着急地问道。
胡亮摇摇头。他知道这个案子是彻底触礁了。
他不是好惹的,他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虽然他不过是个普通人,一个曾经下岗的工人,但他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又在风雨中站了起来,勇敢地走向荆棘密布的道路。他当初借了两万块钱,到海边租借了一块水域,养殖鳗鱼。这个主意是他在日本留学的弟弟告诉他的。虽然弟弟是以留学的名义去日本的,但其实是打工。花钱找蛇头,就能东渡留洋。只是在那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生活很是辛苦。他弟弟在走之前付给蛇头6万人民币,当时相当于80万日元。他们不过是这座小城市里的普通人家,哪有那么多的钱,只好到处借贷,结果债台高筑。日本没有外籍劳工法,打工的都是进所谓日本语学校,不仅要交学费,还要上满课时,其他的时间才能打工。他的弟弟是个很坚强的人,吃苦耐劳,硬是还完了债,而且还挣了一些钱。他把钱借给了哥哥,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血汗钱。弟弟还热心地告诉他日本人最爱吃鳗鱼,价钱很贵,许多是从中国进口的。于是,他就养殖起鳗鱼来。他是个细心的人,高中文化程度,虽然这是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但他刻苦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艺。他的鳗鱼养得好,死亡率低,通过外贸系统出口到日本,收入颇丰,很快就把钱还给了弟弟。
如今他后悔,后悔极了,如果不是贪欲,或者说野心,如果他像个农村地主那样慎重地经营的话,现在他会活得很惬意。可是,他骄傲了,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想干更大的买卖。妻子劝过他,让他安分守己,他却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