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三(1 / 2)
这三天,陆念梓一直在忙葬礼的事情,虽说女子不能主丧,不过她是独女,而且虽然父亲比较重视礼数,但是毕竟是江湖儿女,也是少计较这些一点的。
在那晚后的第二天大清早,陆念梓就是穿了孝服,戴了孝帽,一一去了相熟的邻里家,报丧,若有人来开门,就在门口叩首。
等她回来后,家中请了专门的入殓师,来为陆涵俞进行小殓,为其整容,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衣,最后以白绸掩面。
小殓时,需要她哭,称为举哀,但是这三夜都需要她守夜,要节省体力,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真的哭不出来,所以只好找小瞳代哭,小瞳哭得倒是让人觉得死的是她的父亲,确有几分真情实感的样子。
又过了一天,选了个吉时,举行了入棺仪式,也称为大殓,就是将陆涵俞的尸体放入棺材内。
这三天来吊唁的人无数,第一天都是些近邻,第二天是些远亲和一些朋友,第三天各门各派的掌门才到达,陆昆给这些人在府中都安排的住处,又要大摆宴席,所以这几日府上倒是甚是热闹。
不过这些陆念梓都不太清楚,因为她基本是待在灵堂的,连饭食都是直接在灵堂吃的。
那些人也不需要她一一应酬,大多数人都会在来灵堂祭拜的时候,让她节哀。
就这般过了三天,就是出殡的日子了。
阴阳先生选的吉时是未时,正好可以让众人吃过午饭后,再为陆涵俞送行。
出殡前,先是要装“馅食罐”(就是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这本是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的,但因为没有大媳妇,便给了陆昆。
接着是“扫材”,就是把棺材头抬起,陆念梓再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时,要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陆念梓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陆念梓,小瞳“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而她们只能陆念梓打幡在前,小瞳抱灵牌,亲近弟子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而陆昆则捧着“馅食罐”。
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要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还需要“摔瓦”,即陆念梓把之前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要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所以陆念梓摔得时候直接用了内力,差点“挫骨扬灰”。
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为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最后是送葬亲友。
陆念梓在面前还安排人手,这些人在起杠后,若遇有路祭或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时,需扬纸钱。
有时路上还会遇到亲朋所摆路祭就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一路大概行了一个半时辰才到了墓地。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陆念梓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这样葬礼才算结束。
众人又是原路回来,回到陆府。
一回来,陆昆就加入其他人开始准备晚宴,毕竟晚上这顿宴席才算是真正丧宴,自然更是重视,也更是隆重。
而陆念梓回来便跟陆昆打了招呼,说自己累了,便回房,换下丧服,泡了个温泉,睡觉去了,连晚上的宴席都没有去,别人也不敢来打扰她,只道她是伤心过度。
晚宴过后,众人辞行,陆昆也都帮她揽了。
所以她这一觉睡得极好,将前三天的疲惫都补了回来。
陆念梓再次醒来的时候,还是半夜,她睁开眼睛,看着上面的遮尘,想着这三天发生的事情,越想越想笑。
这三天,她就跟个提线木偶似的,一直被拉扯着做事。
父亲是个重视礼教之人,所以他的身后事也要办得体体面面,一切按照礼制来。而礼制本就是最繁琐的东西,不过陆念梓想着大概也是最后一次扮孝子了,自然全部要做得最好,可是却都不出于她的本心,空有形式罢了。
陆念梓想想也睡不着了,便起来想给自己倒了杯茶,摸了摸茶壶,是冷的,在仔细回想一下,应该不知道多久前的了,这几日她一直待在丧堂,而自己身边唯一的丫鬟小瞳倒是比自己哭得更是伤心,也日日守夜,不知道的人怕会以为小瞳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吧,想来是没有时间为一间没人的房间添置茶水了。
不过,梅园嘛,到底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