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1 / 3)
成文字润色,并由卢伊丽统稿。本轮译场调度工作由陶婧及王子恺完成。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困难,也一直在跟拖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正如每一位拖友和战拖同路人一样,我们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困而求知,且勉且行”。忘不了译场工作前期,我们在北京五道口、双井、雍和宫各个地方咖啡馆里围桌而坐,并肩作战时那份浓浓温情;也忘不了因为对一部分内容接近苛刻的要求,我们曾经闹过短暂的小情绪。现在我最想说的是,我爱你们!
我们要感谢华章心理的赵艳君编辑不厌其烦的催促,让我们这群出身重度“拖拉机”的人组成的译者团队,历经辛苦终于完成这部作品;我们也要感谢华章心理的李欣玮、许可等诸位编辑的热情合作、鼓励和支持,以及战拖会心理咨询师兰菁在专业方面的多次指导。
战拖会作为目前国内最有经验的民间拖延互助自救组织,一直致力于传播拖延知识和支撑战拖互助。从相关书籍的译场和读书会,到团体心理咨询和毕业论文“临时教练”支持,我们一直在做着助人同时也是自助的事情。我们也衷心期望作为读者的你,从我们翻译的书中所获得的知识,不只停留于认识层面,而是通过实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战拖”行动。我们也衷心欢迎你来我们的“战拖学园”社区(http://www.zhantuo.com/bbs),分享你阅读这本书的收获,寻找你战拖互助的朋友。
战拖会发起人 高地清风(于海成)
2011.5.15
引言 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
你想从你的生命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吗?你的拖延已经妨碍你了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通过运用本书中的方法,你将学会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你会亲眼见证拖延逐渐从你的生命中消失的过程。
你想告别这个拖延者的身份,但你知道要面临的是什么吗?拖延症是最普遍、最顽固又最复杂的个人挑战之一。对很多人来说,这的确是一道大伤脑筋的难题。不过,就像所有其他坏习惯一样,拖延症也有自己的弱点。通过强大的认知和行为疗法,你将学会如何利用这些弱点,从认知上到行为上彻底终结拖延症。
你想要克服拖延症,而你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你正在读这本书,下一步就是,实践本书给你的一套“三管齐下”的方法,通过观念转变和实战练习,向拖延发起挑战、解放你自己。
在本书中,我将和你一路同行,与你一起探讨在重要事情上坚持到底的方法。你将学会“立即行动”的新行为模式;甩掉拖延顽疾;学会在合理的时间里,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做合理的事情。这样,你可以在健康和幸福感方面都获得改善,并重获应得的成就感。不过首先,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些与拖延有关的常用概念,这些都是后续章节要讨论的内容的必要铺垫。
什么是拖延
你知道吗?“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的拉丁字源的解释,是“向前”(pro)加上“为明天”(crastinus)。不过,“拖延”的含义远不止是推迟某事,这个概念也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样简单。下面是我的定义: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拖延过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对即将到来事务的负面看法,这些看法里总会包含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代替。这个过程中总会伴随着拖延思维,比如“晚些吧,等我觉得准备好了以后再做”。拖延可不仅仅是简单的逃避行为,这个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解和想法(认知层面)、情绪和感受(情绪层面)以及行动(行为层面)。拖延远比一个简单的行为问题要复杂得多。
一颗微不足道的“晚点儿会更好”的拖延种子,之后会长成一棵成问题的习惯之树。那些拖延的决策,让你把事情推迟,给你带来即时的放松和希望。这些放松和希望的感觉,会强化拖延决策,让你更容易再次做出拖延的决策。随之而来的是,你可能找理由为自己的推迟辩护,并一再请求延长期限。各类推迟模式总是错综复杂,而拖延就是它们的大集合。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案例:简面对公司的季度财务结算的书面分析,陷入了拖延的挣扎。在拖了数周之后,简决定在周末完成这份报告。在周日的午饭后,她准备好了要开始,她无精打采地走向她的电脑,想要写东西,却退缩了,下面就是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1)当简坐下,准备写报告时,她听到草坪上高草的召唤:她得去剪草。
(2)简走向剪草机,拉动绳索。在这一刻,她听见拖延的声音—拖延又一次降临到她的生活中。
(3)她想,等她剪完草之后就去把报告搞定。这个想法让她觉得宽慰了许多。她把注意力集中在剪草上,并把内心里唠叨着的提醒抛诸脑后。
(4)剪完草之后,简看到邻居在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