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伪作者电影(2 / 3)
地踩了几步,表示对老爸鄙视自己朋友的不满。
褚青藏在里头,扒着缝看,暗赞她这几个小碎步。
镜头外的顾峥掐着时间,冲他打了个手势,他马上低下头,也掀帘子出来。
这场戏说的是崔明亮约尹瑞娟看电影,结果被老丈人抓包。话说八十年代搞对象的风格,纯洁得让人害怕,连对个眼都觉着自己能怀孕那种……
“崔明亮!”大叔喝住他。
褚青脚步一顿,本想出来看看到底谁找她,结果发现是老丈人,只能装成没看见的样子直直往出走。这会被喊住,不自然的回身,道:“叔叔。”
“你也来看电影了?”赵涛简直神反应,跟老爸斗智斗勇。
褚青点头,露出一副“哎呀你也在这啊”的表情。
“你不看电影出来干啥?”大叔问。
“回去写个材料,先走了啊。”褚青随便编个借口,摆摆手,麻溜闪人。
“你还有那个写作能力?”大叔嘲讽道,根本没看上这小子跟自己女儿配对。
这是褚青跟赵涛第一次搭戏,感觉还不错。这个肉乎乎的妹子虽说不是职业的,可往镜头里一站,就特有范。
《站台》里有名有号的人物,比《小武》要多上几倍,而且都是非专业的,跟他们相处对老贾的压力更大。
这货忍耐了数天,也终于开始给演员讲戏了,用一大串的汾阳土语跟另一大串土语对飙。每当这时候,剧组人员自动退避三舍。
那几个老外监制还蛮拼的,总想掺和进去,那种对飙的激烈程度,看起来的确像是在吵架。他们想了解演员的真实情绪,以便解决问题,只可怜了那个小翻译,译普通话还成,遇到这种中外文化夹带乡土文化碰撞的大场面,直接就醉了。
……
不知不觉也拍了半个多月,褚青每天都在散乱和缓慢中度过,听上去似乎挺矛盾的。
老贾拍的那些青春怀念,他大多也经历过,或者说,在同一年代长大的人,都有共同的一种情感记忆。
不然,80后,90后这些蛋疼的族群划分是怎么来的呢?
贾樟柯说要拍一部普通人的史诗,并不是在吹牛逼,他真有这个本事,并且让剧组的人相信,他可以完成。
唯一不靠谱的,丫灵感似乎太多了点,比镜头更加琐碎,说不上啥时候就蹦出来,让大家之前的工作成果完全作废。
十二月份刚到,汾阳就下了几场雪。
老贾还挺激动的,因为可以拍雪景,也临时加了几段戏。可雪下起来就没完,连续几天都飘飘洒洒的,这就影响拍摄了,进度也没想象中的快。
他琢磨了琢磨,索性转场到平遥,去拍那边的城墙戏。两地很近,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戏份也不多,不需要大队人马,于是一行三十来人颠颠过了去。
“为哥,你一定得离我那么远么?”
高大厚重的城根底下,褚青瞅着架在两站地开外的摄影机,郁闷地喊道。
“这段是远景。”余力为也喊,都带着回音。
他撇撇嘴,慢腾腾地爬上城墙,我知道是远景,可尼玛也太远了点。
“Action!”
就见赵涛从城墙上走下来,到最后一阶,灵巧的一蹦,落在地面,褚青跟在后边。两人踱到城门洞子旁边,门洞里铺着些许干草。
“你爸那人真有意思。”他道,不用担心声大声小,老贾那边根本听不着,得后期配音。
赵涛低着头,用鞋尖划拉着雪末子,问:“咋啦?”
“跟克格勃差不多。”
“咋这说话呢,那是我爸。”
这段戏足有五分钟,长镜头加远景,能让演员崩溃掉。
还好褚青早被蹂躏出来了,站在那不动,点着根烟装深沉。赵涛继续在雪地上划来划去,又转了几个小圈,最后脚尖一掂,正面对着自己。
他心里有些惊诧,这姑娘天分真的很高,能从不同的场景中提取出最能凸显人物性格的动作。
“你明天干啥?”她问。
“上班啊。”
“我明天,我二姑让我去见个男的。”她低声道。
褚青抽了口烟,跟赵涛对视一眼,两人同时移步,默契地换了个位置。
“我二姑说,他是个牙医,还是个工农兵大学生了。”
褚青随手把那半支烟弹出去,落到门洞里,也踢着雪道:“好,牙医好,大学生好。”
赵涛双手插着棉袄口袋,晃了晃身子,道:“你咋这么高兴?”
“不咋。”
他往后退了几步,跟她并肩,又回头。
“……”
褚青咧咧嘴,那烟头好死不死地落在干草堆上,居然烧着了,火苗燃得正欢实。
余力为从摄影机后面抬起头,提醒老贾,动着嘴形:“着了!”
贾樟柯摆摆手,没喊停。
那边赵涛见他转过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