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第二章
三天后,齐国大公主出嫁,宫里一片喜气,送嫁依仗更是从殿前排到宫门口。
文姜从嬷嬷手中接过木梳,一缕一缕细细地替姐姐梳着头,给她戴上最精致的金步摇,细细地描绘着娥眉。一向不喜红妆的文姜,第一次给姐姐梳妆,却也是最后一次了。
虽说文姜生的男孩性格,自小与兄长姜诸儿较为亲近,跟温婉的姜琰格格不入。但唯一的姐姐就要离开了,按照习俗,外嫁之女若不是地位超群,除非被休,否则是断无回国的可能。这一去,恐怕会是永别。
每想到于此,文姜就心酸不已。
姜琰拍拍她的手背,故作轻松地取笑道:“妹妹这模样,似乎要永别故国的是你一般。”
“姐姐真的不担心吗?那公子伋是何模样,品性如何,全然不知,要是好便罢了,要是不好……”
“要是不好又能如何?”姜琰叹了一口气,“这是齐国公主与卫国公子联姻,而不是姜琰嫁给公子伋……”
听到这话,文姜心里的酸楚又增添了几分。身处乱世,难道注定要被他人左右,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不,她绝不要,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好了,”姜琰仰头,努力地平复了下心绪,起身走到文姜身后,让她坐下,“现在就让姐姐来为妹妹梳妆吧。”
“好啊。”文姜点点头转忧为喜,乐呵呵地坐下,“姐姐上次替我梳妆还是及箳之日,而今已数年了。”
“谁叫妹妹不喜装扮,每次梳妆都嫌麻烦,不然姐姐定会每天都为妹妹打扮一番。”
姐妹相谈甚欢,仿佛冲淡了离别的哀思。
最后,姜琰将头上蔓藤花状的玉簪取下,插在文姜的发髻之间,“妹妹打扮起来也是个大美人,以后可要自己多操心些,不要成天素颜朝天不修边幅的。”
文姜看着镜中的自己,确如一个温婉的公主,不似往常,倒有些不习惯了。
“这个发簪不是姐姐最喜爱之物?”文姜看到头上的玉簪,侧头对着镜子端详片刻,不禁问到。
“是啊,姐姐曾幻想着,戴着这最爱的发簪,嫁给最爱之人,可惜……”姜琰又慨叹起来,继而朝文姜一笑,却仿佛苦极,“现在只希望妹妹能戴着它,嫁给喜爱之人。”
文姜听后,有些哽咽,想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却无从说起。
这时,喜娘进来催促,提醒她们要出门了,莫要误了新娘出阁的时辰,姜琰点点头。
一旁的侍女走近前来,替姜琰放下额前的珠帘,小心翼翼地替她穿上红色喜服。
文姜搀着姐姐走出房门,往正殿的方向走去,她第一次觉得齐王宫如此的小,要是能再走一段就好了。
正殿前,喜乐聒噪。姜琰拜别了父亲,步履有些蹒跚地朝喜骄走去,自始至终,她都没回头。直到骄帘放下的那一刻,她最后看了一眼台阶上的父亲,他高高在上,庄严肃穆,像极了一个君王,像极了一个霸主。
文姜在雕栏后,远远地望着送嫁的依仗渐行渐远,喧闹的器乐声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消失在视野中,才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去。
刚一回头,却看到管仲站在拐角处,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文姜走过去,站在他身边,他的目光遥远而平淡,顺着他的方向远眺,仿佛还能看到那远去的姜琰。
“夷吾,你还在生气吗?”她偷偷地抬头瞄了一下他的表情,依然没变。
“哼。”他突然笑了笑,转过头来,替她挽起耳侧几缕散落的发丝,“我是气,气你竟以为我会不信你。”
“真的吗?你信我?”她雀跃地拉起他的手,“你信我没绊倒惠儿?”
他嗤笑一声,摇了摇头,“文姜偶尔会耍公主脾气,却也敢作敢当,不会蓄意害人,更不会否认自己做过的事。”
“我就说嘛,夷吾定是这世上最懂文姜之人。”她得意地扬了扬头。
“唉……”管仲有些失望地摇摇头,“但是,你的观察能力确实需要提高一下了。”
“哦?”她好奇地看着他。
他继而说,“若惠儿是被绊倒的,定会向前倒下,灰尘必然是粘在前衫,手中的东西也应掉在前方。”
“哦……”文姜恍然大悟般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你为何不当场揭露她的谎言?”
“若我揭破,那惠儿以后还有何颜面留下?”
“如此工于心计之人,还留下干嘛?”文姜不悦,“莫不是见她有几分姿色,让管大夫失了魂?”
“以后自有用处。”管仲没直接回答她,转而说,“走,去看看公子们学习如何。”
文姜想,他今天是怎么了,竟不似往常那般故意说些客套的话,仿佛回到了初识时,不过这样也好,这才是她的管夷吾。
为了让公子们互相学习、对比优劣,僖公在宫中设“疏文殿”,每半个月召集公子们在此一起学习,由太子师及公子师轮流授业。
管仲和文姜站在门口,看着殿内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