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3 / 4)
对顾老太太这个婆婆有意见,前些年闹得很僵,这些年也是因为丈夫升了官,她为了笼络丈夫,还有求顾老太太帮着收拾任姨娘,这才服软了,在顾老太太跟前冒充好媳妇了。
婆婆摔倒偏瘫了,她觉得自己头上的大山终于倒了,侯府内宅也就是她说了算了,不知道多高兴。
在贤妃提出要求要顾家早点儿把三姑娘给嫁出去之后,差不多都有三个月了,也没见顾老太太那边有动静,唐氏又被贤妃召进宫一次,贤妃不悦地问她,为何不见顾家有三姑娘定亲的消息传出来。
唐氏告诉她,因为婆婆||宠||爱三姑娘,所以不让自己插手三姑娘的婚事,她也没法子让三姑娘低嫁。
贤妃听完,依旧是催她也出点儿力,打听着合适的人家,要是能够让顾家三姑娘早点儿嫁出去,她一定会感谢唐氏的。
唐氏听贤妃催得这样急,大概也想到了些什么,那就是那个三皇子对嘉宜有些意思,就像当年自己的二女儿嘉琴在室时说得,说嘉宜勾|引三皇子,如今看起来,恐怕三皇子跟嘉宜之间还真有道不清说不明的事情。三皇子封王成亲之后,多半还惦记着嘉宜,这让贤妃不满,故而催着顾家早日将嘉宜给嫁出去,免得自己的儿子还惦记。
想到这一点儿之后,唐氏就答应了贤妃,说她会尽力的。
也没费多大力气,她想起了大姑子家里的那个次子何贵福,听说他都十八岁了,还没有娶亲。
他爹娘也不是不给他找媳妇,关键他死活不愿意娶妻,现在他也没念书了,跟着他爹打理家里的买卖呢。
唐氏觉得如果把嘉宜嫁去何家,对嘉宜来说都是不错的了,毕竟何家虽然是商户人家,但知根知底。只是不知道人家何家愿意定下嘉宜这么个庶出的名声还受到了影响的姑娘不。
于是唐氏派了人去找到大姑子,也就是何家太太,把自己的意思对何家太太说了,问她可有意为次子娶嘉宜为妻。
何家太太说这事儿她得问一问儿子的意思,只有他点了头才行,不然他们定下,他要不同意也是不行的。
何贵福那个时候刚刚跟着家里的奴仆们去了四川,为家里买药材,不在家,还得等上几个月才回来。
所以,唐氏得知几个月之内嘉宜的亲事都定不下后又打起了别的人家的主意。
恰巧她娘家的大哥跟一个姓闵的是狐朋狗友,闵家也是做买卖的人家,有个独子年龄到了要娶妻。闵家人从唐氏的大哥嘴|巴里知道侯府有个名声不太好的庶出小姐要赶着嫁人,侯夫人说了,商户人家也行,闵家人就动了心。向唐氏的大哥唐茂才打听了下嘉宜的情况之后,知道嘉宜人长得非常漂亮,而且那些流言不实后就动了心,打算叫自己的儿子娶嘉宜回去。
毕竟嘉宜再名声不好,也是侯府小姐,要是娶了她进家门儿,闵家就相当于是跟侯府联姻了,有了侯府做靠山,就没人敢惹闵家,闵家的丝绸买卖想必做得更好。所以,这一门儿亲事划得来。
于是闵家人就上门儿去求亲了,唐氏因为是大哥那边介绍过来的人,都没问闵家那儿子是什么个情况就答应了。
只是她晓得这门儿亲事自己答应了还不行,还得顾金枭答应,便回复了闵家来人的话,说这门儿亲事大致定下了,只要等到侯爷回来,跟他说一声,他点了头也就算是定了。
闵家人兴高采烈地谢了唐氏回去等着了。
顾金枭那几日恰恰不在侯府,正办理一宗皇帝交代的大案,唐氏打算等他回来跟他稍微说一下,他点了头,就跟闵家定下嘉宜的婚事。
哪想到,这事情先没被顾金枭知道,倒是先传到了嘉宜的耳朵里。
陶芳华亲自过府找到嘉宜,告诉她,让她一定要去求老太太,不能答应跟闵家的那小子定亲。
嘉宜非常吃惊,忙抓住她的手问她,到底是从哪里知道的自己要跟一个姓闵的男子定亲。
陶芳华悄悄告诉她,说这是闵恩自己说的。
嘉宜皱起眉头问:“闵恩?那人是谁?”
陶芳华:“是做丝绸买卖的闵家的小子,他可是个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家伙,特别好|色。仗着家里有钱,跟前伺候的五六个丫鬟都被他收了房,还不够,又在风月场所鬼混。他昨日跟我大哥的一个朋友喝花酒的时候,说他家里为他挑了忠诚侯府的三姑娘为妻,等两边下了定,他就会娶个侯府小姐回去了。当时他说这话的时候无比得意,说他娶了侯府的小姐,以后就是侯府的女婿,到哪儿都没人敢小看他等等。我大哥的朋友后来碰到我大哥,就随口提起了这个话,我大哥一听就让他别胡说八道,忠诚侯府的三小姐怎么会定给闵恩那小子。我大哥的朋友说这绝对是真的,闵恩喝醉了酒,都会说真话,这个话是闵恩喝醉后说出来的。我大哥这才信了,回来后就让我到你们府上来告诉你这事儿,说那个闵恩是个烂人,绝对不是你的良配,千万不能跟他定亲!”
嘉宜听完也心急,她晓得此事无风不起浪,想必有点儿谱,那闵家的小子才会这么说话。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