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图(2 / 2)
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画工如此拙劣的人肯定不是一个画家,但是笔触用法,比如马匹的四六笔,又是中国古山人物画非常的经典的特征,而且画中的历史细节也十分的真实,一个不是画家的人,却又懂得三水画经典笔触,且画中的历史细节准确无误,且画了这么多的画在一本笔记本上,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想来想去,只能想到一个可能性,心说,难道这些图画不是文锦画的,而是她从哪里临摹下来的?
那是从哪里临摹的呢?这画的内容并不是山水写意或者人物写神的画,更像是叙述画,有点像宫廷里给皇帝的画室画的那种纪念大型活动的叙事画,比如《康熙南巡图》,《阿玉锡持矛荡寇图》那种画。这种画不说市面上,在当时就十分的稀少。不可能有这么多副。
带着疑问我再翻开后面一页,有了上一页的经验,我可以很容易的分辨,骆驼马匹,以及侍者卫队,行军在某个地方,而队伍中,可以看到混杂着好几队特征不同的人。队伍浩浩荡荡,延绵了很长的距离。再后面的一副,也是类似的情形,只不过背景不同。
再翻过去,第四幅壁画的是一座远方城市的黑色侧影,而这座城市画的十分遥远,那批马队,正朝这座城市走去,从这幅画开始,画中所有的人物,有一个细节改变,他们全部都是闭着眼睛的。
看着这里,我果然就感觉到有这么点意思,这还不仅仅是叙事的画,而且画和画之间,似乎有着关联,有点像在讲一个故事,而且让我奇怪的是,我隐隐约约,就感觉这些画面,竟然有几分熟悉,好像在哪里看到过一样。
是在哪里呢?我却想不起来,我放下笔记,看着打火机的火苗,自己的回忆,把自己看过这种画的场合一个一个的想过来,想着想着,忽然我就浑身一凉,想了起来。
我操,这个风格,这种山水叙述画的特征,这不是我在海底墓那些青花瓷器上看到的那种叙事画吗?一想起这个,我一下就想起闷油瓶和我说过,他们下海底墓穴的时候,很多人都把海底的瓷器画了下来,我当时以为他是说画瓷器的形状,还觉得奇怪,没想到他们画的竟然是瓷器上图案,那这一本就是文锦临摹瓷器的笔记?
这是哪个墓室里的瓷器呢?他们到过哪里?难道是中央的后殿之中?
有可能啊,我兴奋起来,我当时在耳室里看过的瓷器,上面竟然是云顶天宫的修建过程,显然汪藏海喜欢将自己的经历通过这种方式记载下来,那这本笔记上临摹的图案,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我立即就决定凝神静气,仔细的将所有的图画连起来整个儿看一遍,这时候,眼前的打火机已经黯淡了下来。火苗已经的萎缩了下去,光线相当的昏暗。
我想起打火机已经用了相当的长的时间,于是就想将那些报纸连同抽屉来点燃,做一个篝火堆,这样不至于等一下打火机打不起来,自己要摸黑。于是拿着打火机站了起来,舒展了一下筋骨。
就在这时候,我就感觉哪里有点不太对劲,这里好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我干净举高打火机,想看看是不是错觉,这不看还好,一看几乎没把我吓死,只见桌子的对面,不知道什么竟然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坐着我刚才坐的椅子上,看着那面镜子,正在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