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联亲(3 / 3)
很高威望的隐形王,而不是公开王。
对彼岸未来的定位,则可能也象河中那样,虽奉唐朝为主,但可能各自为政,一个松散的联盟!
而且彼岸地域面积太大了,又隔着一道道大海,特别是彼岸最远的那两块庞大的大陆。
他的想法大半还真想对了,不过也有许多也想错了。
王巨之所以不真心地将彼岸交给宋朝,一是彼岸制度更先进,王巨不可能让落后的制度代替先进的制度。
二也就是赵顼想到的万里大海,以眼下的科技力量,任何人也不可能将这么大的地域相统,更致命的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
但王巨并没有将彼岸割除出去,而是要等,等未来中原能不能在彼岸影响下,出现一种更先进制度的国家,二是等科技力量的迅速发展。可那不知要过多少年了。
王巨想法与赵顼想法无关,但正是因为赵顼这些想法,他还是希望王巨去了彼岸后,对宋朝继续保持着亲近的关系,那样,彼岸的财富以及广褒的地域,则继续能对宋朝产生有利的帮助。
那么何谓亲近?
这个与宗室联姻岂不是保持亲近最好的手段?
一个是姑姑的儿子,一个是宗室女子,想不思念宋朝都难了。
所以赵顼立即说好啊,正好他弟弟女儿多,愁嫁妆呢,第五个女儿没有出嫁,姿色也不错。
不过王巨立即摇头,说,臣看好了人。
不是赵颢的女儿,而是另一名宗室女子,“八贤王”赵元俨的重孙女。
赵元俨在宋仁宗时威望很高,有十三子,除了允熙、允良、允迪、允初,余皆早卒。但允初向佛,没有后人,只剩下前面三脉。
王巨选择的是赵允迪的孙女,据说此人很不成器,居父丧不哀,又在宫中为优戏,连他妻子钱氏都看不下去,向朝廷告发,宋仁宗下旨降为右监门大将军,不给他朝谒,妻子钱氏失望之下,出家为女道士。
那与王巨无关了,而且赵允迪死了很久。
之所以选择这个少女,可能是因为其祖父的行为,这一脉渐渐没落,反而让这个少女十分懂事,其姿容也娇好,年龄也般配。
赵顼迟疑不决,在宋朝公主也就那么一回事,况且是赵允迪的孙女,连一个县主都不是!
王巨便将这个谶谣说了出来。
当然,王巨去了彼岸,无论传出什么谶谣都无所谓了,关健现在王巨还不能去彼岸,他威望又是如此之高,手中又掌控着几十万精兵猛将,陕西数路财政支配大权,若是加上一个有声望的公主郡主的啥,到时候就是有十张嘴巴也说不清楚了。
几个大佬暂时不知道联亲的内幕,不过都知道事情大条了。
与公,在这个最最关健的时候,一土盖天会产生什么影响?
与私,他们都承认王巨的功劳,但王巨可是一个很小气很不好惹的主。
有了这个一土盖天,王巨去了西北后会很难受,弄不好寸步难行。但这是七伤拳,伤人也伤己,即便是致仕在家的文彦博,只要将这个一土盖天往文彦博头上一盖,文彦博照样悲催。不要问理由,只要有一个动机,就可以酿成弥天大案!
PS:完本了,但成绩太差了,差得都不想上传。我什么也不求了,一共875章,慢慢上传吧,给订阅的读者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