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呵呵(3 / 3)
在这两州的内治上,也几乎达到了宋朝内治的巅峰,能当成典范看待。
所以章惇隐隐感到不妥,要命的是他作为三司使,马上就有牵连。
王巨说道:“也非是吉甫兄首创,唐朝就有了,因为反对声音大,随后取缔。不但唐朝,在西汉时,张汤的算缗告缗,就与它很类似。但吉甫的手实法是放大版算缗告缗。”
其实它不但是超级敛财,也是更严重的倒退车。
个个都是饱读诗书的,章惇努力地回想张汤种种,道:“真的很像。”‘
“子厚兄,吉甫现在很强势,君当回避之。”
这就是提示了。
章惇叹息道:“陛下为何同意介甫公辞相?”
“子厚兄,介甫公的种种变法,也未必尽是良法,否则我早表示支持了。如青苗法,你以为半年二分利不重吗,不加重百姓负担吗?还有市易法,获利多少?”
“一百多万贯吧。”
“好多的钱,一个泉州城一年商贾获利,也是它的十倍。”王巨讥讽道。
但那只是一城商贾的利润,这是举国在做生意。
章惇无法反驳。
“之所以我一直不反对,是因为国家有巨大的积欠,积欠过后,当徐而缓之,去其弊,留其利,这才是良政。”
“非是我说的算。”
“等了。”
王巨还有一句话未说,王安石用人更成问题。
但给了章惇最大的提示,不管吕惠卿做得对还是不对,你不要去得罪他。
实际在王巨心中,整个北宋宰相做得最好的乃是圣相李沆、王旦、吕夷简,次之是赵普、庞籍与章惇。而非是名气很大的寇准与王安石。
然而这一天很忙。
两人正说着话,小黄门又找上门了,赵顼请他去宫中议事。
王巨只好进宫。
除了赵顼外,还有两府几个宰相。王巨拱了拱手说:“臣见过陛下,见过诸公。”
“免礼,坐吧。”赵顼说。
王巨坐下,赵顼又说:“北方有警,曾公推荐你,让你去知镇定府。”
这时候曾公亮也收到他家人写来的信,信上皆是一片褒美之辞,这个曾公亮不是太重视,他重视的乃是王巨的手段,比起庆州,要柔和得多。于是这才向赵顼推荐,也不要发愁了,只要让王巨去知镇定府,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正好赵顼也下诏,让王巨进京述职,述职的目的就是为了咨询北方之事,还有南方的移民。曾公亮提醒,赵顼恍然大悟,所以王巨前面到了京城,后面一起知道了。
果然!
但王巨真的呵呵了,他不答,只是讥讽地笑:“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