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维稳(2 / 3)
这也是在抢钱哪。
所以越早攻下来,就能越早加入这个抢钱行列。
然而这一攻,不是那么一回事,两天下来,伤亡惨重,因此一个个来找种谊求情。
“没有人强迫你们进攻,不攻也没有关系,你们还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那两条道路?”
“一条,你们不是亲近西夏吗,西夏人就在你们面前,可以向他们投降,没人阻拦你们。”
现在投降西夏?一个个整听傻了眼,况且后面家人怎么办啦?
“一条,你们可以回家,也没有人阻拦你们。”
“那回家后要不要补税?”
“怕死了,就得乖乖补税,不交税,不纳役,国家欠你们哪?”
那还说什么,还是回去商议如何攻寨吧。
结果连攻了两天,数千蕃人整伤亡了近半,还是没有攻下来,有的部族族长看到族中的丁壮倒下那么多,都在寨前号淘大哭了。于是一个个又找到种谊,这一回态度更可怜,有的往地下一趴,不停地磕头,磕得额首都流血了,还有的人不停地掌自己的耳瓜子。
种谊这才同意了他们的哀请,非是产生慈怜心,而是时间拖久了,会有不妙的情况发生,最少会让西夏产生误判。
于是种谊亲率三军,推出各种虎踞炮,甚至放出气球,种谊亲自登上吊蓝,一边观察一边指挥。
本来看到真正的宋朝官兵来了,夏军沮丧,再加上这些新奇玩意,各种大霹雳弹不停地在种谊指挥下,飞射到人群中爆炸,寨中两千余名夏军一轰而散,一个个丢下寨子逃跑了。
仁多零丁风尘朴朴地从河西返回,听闻虾蟆寨有警,梁氏又让他率领一部兵马,驰援虾蟆寨,但等他到来时,虾蟆寨早就被攻破,化为一团灰烬。
至于宋朝官兵,则在种谊的率领下,已在归德河畔结栅严阵以待。
但仁多零丁不敢发起攻击,尽管宋军的后面只是一座没有筑好的归德堡,而且筑堡的全部是西夏战俘。
一是他怀疑是王巨用诡计。
二是嵬名科荣已经去了宋朝京城,一旦自己兴兵,会造成不可估料的后果。
三是他的手下从环州打到河西,三军劳累,面对着环庆路的这支宋军,也不可能将三军再次动员成一支哀军了。
可他有点儿不大明白王巨这么做的用意。
明明已经攻下虾蟆寨,为何将它催毁,又放弃了。要知道虾蟆寨的地理位置之佳,远胜过正在筑建的那个新堡。
于是他越想越怀疑,其实还真让他想到了真相上,王巨有意迷惑西夏人,好拖延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将所有堡砦筑建起来,运回更多的青盐。
可他想到这上面,又不相信了,因为这时许多堡砦快修建得差不多,至于运盐,就算拖上一个月时间,能运走多少盐,这些盐利对于西夏人来说,十分珍贵,但对于财大气粗的宋朝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况且那么多将士驻于前线,当真不消耗粮草?
为了这点盐利冒险太过不值。
但他就没有往深处想,王巨一直就没有打算现在就灭掉西夏,而是在灭夏之前,想办法最大限度拼掉西夏的血值,这个血值包括三军的伤亡,以及西夏那点可怜的经济,并且王巨已经在暗中着手了。
仁多零丁在军事上还可以,但在经济上却是不行的。
因此思前想后,他想出一个结论,以为王巨这样做的用意乃是有意激怒西夏,王巨可能得到朝廷的诏令,不准他再出兵,然而若是西夏反攻,王巨便找到出兵的理由。
仁多零丁哪里想到,宋朝国库也没钱了,剩下来的一点钱还要当本钱放青苗贷呢。
所以才有了这次莫明其妙的用兵,并且只有少量兵马,立于归德河畔,堡砦未缮,后面又是翘首期盼的西夏战俘,自己兵力诸多,那么自己会不会出兵?只要自己一出兵,正中了王巨的下怀。
然后他一边派人重新修建虾蟆寨,一边将自己的想法写了奏章,递向兴庆府。
最好不要动,等嵬名科荣回来再说,这个时间不会很长。
但也不是仁多零丁懦弱,打到这份上,西夏三军损失惨重,经济损失更惨重。一旦战争重新爆发,胜百姓也更苦之,若是再败,那不是百姓苦之,而是会引起一系列糟糕的后果,包括议和失败,西夏轻则政局不稳,重则甚至会灭亡。
而且现在王巨手中的兵力虽少,但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况且现在西夏又能集结多少兵马,还能集结三十万兵马一决胜负么?
梁氏看到信后,觉得很憋闷,不过终是采纳了。
…………
“子安,西夏那边似乎并没有打算用兵,一些皇室也屡屡上书,请梁氏遵从李元昊临终旨意,与我朝修好,不得再穷兵黜武了,否则西夏将有亡国之祸。”韩韫说道。
这次上书带头的就是老皇叔嵬名浪遇。
不过韩韫消息来源也有限,因此不大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