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馊主意(3 / 3)
则赵员外请他回城,他都不回城,还说什么送神容易请神难,他以为他是什么,神!神个鬼啊!”
“李员外,你都是说一句话,当初让李群撵他出城的,可不是你的主意?”
“我当时只是想逼他一逼,那曾想他立即出城,反弄巧成拙了。不过就不逼他出城,他能屈服吗?”
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一群地主商人居然逼迫堂堂的官员屈服,但别说,还真有,包括泾阳知县,有好几个知县“屈服”过。
“我倒是向我侄儿打听过,他说这个郑白渠朝廷很慎重,官家与韩公对其十分重视。”彭员外说道。
“他还说了什么?”
“他不在朝堂上,哪里知道那么多。”
“那还不等于没说,”几人抱怨道,关中这么大的水利工程,边境有西夏之压,朝廷能不重视吗?
李员外走了几步,说道:“我倒是有一个主意。”
“这回不是馊主意吧?”
“不馊,但各位保证不能对外泄露,参与时大家一起参与。”
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才能保密!
“我们发誓。”
“这个主意分为两个策略,一个是公开去做,我们联合起来,去问侯知县,问他如何处理诸位的耕田。侯知县肯定支吾不说,我们再带着下人,重新去县衙询问,然后一股作气,闯入账房,将那小子收集上来的田册一起烧掉。”
现在王巨图穷匕现了,为什么到现在稳如泰山,就是手中有那些田册。
我只认田册说话,不认实际耕田说话。
惨就惨在这个田册上,田册一烧,王巨没有凭证,只有翻白眼的份。
“不妥,为什么他能猖獗,修水利的是以保捷军为主,他打了一场胜仗,保捷军军士对他崇拜,水利分田,他们也会得到实际好处,因此听从他指挥,一旦我们这样做,保不准各位的项上人头会掉下一半。”
“那我们就采用第二策,明处烧不成,暗处烧,我们各家派出机灵的人手,下半夜潜入到县衙账房处,一把火将这些账册全部烧光。”
其实古代还真有官员将豪强激怒了,豪强烧县衙的故事。
并且古代与后世不同,各个官员为了表示清廉,多不喜修县衙,往往县衙都能因年久不修,破烂不堪,包括泾阳县衙,以及旁边贮放账册的账房。
大家细细一想,不一会儿,一个个面露喜色,干这活不需要太多人,一家派出一个人,就能做得漂漂亮亮了。那一家找不到一个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