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暗黑大宋 > 第二三七章三百斤

第二三七章三百斤(2 / 3)

岭南那个旮旯里。

他笑了笑说:“知足吧,论铠甲武器,现在环庆路所有军队,那一个及华池诸营?别忘了,他们中间有的将会赶赴大顺城,那才是主战场。还有,那场战役,能给对方准备一年多时间?”

“哈哈哈,知足了,知足了,至少我还没有率领过这么强大的军队。”姚兕开心地说。

不仅是铠甲,还有士气,以及一年练下来的武艺,并且有许多战士去年经过血战的考验,有了一定实战经验。

这也是王巨在做最后一次准备。

不过表面上庆州还与往年一样,除了华池县诸官员继续“嚣张”着,其他诸营官兵仍然龟宿,比乌龟缩得还要紧。

蔡挺也象茫然无知一般,八月到来,先去华池县看了高梁,随后主持了秋闱。似乎今年科闱有一些举子考得不错吧,蔡挺还亲自设宴招待,并且又将王巨与蔡挺二人喊过来做陪。

实际仅庆州一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就有近十名是正牌进士出身的,不过章王二人意义不同,一是两人就是去年的进士,二两人名次高得很高,二甲的前列,都在前十名之内。因此他们来相陪,有着一些象征意义。

文臣嘛,最喜欢可不是这些?

还有文臣喜欢的,那就是内治。

蔡挺又发布了一道露布,秋天到来了,今年风调雨顺,但望各位官吏不得苛征于民,又指派了各地百姓就近于各堡砦镇交纳税粮,以宽于民。

随后又来到华池县,仍与军政无关,而是高梁的产量。

他让人选了一处长势最好的高梁,然后开始收割,再派差役称重量,丈量田亩。

一会儿,产量出来。

亩产两百九十斤。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包括蔡挺在内,一个个也惊呆了。

一个胥吏说道:“三百斤哪。”

还差十斤呢,不过虚报十斤还是可以的。

蔡挺也喃喃地说道:“五石哪。”

五石包括一季冬小麦,加在一起,两季产量达到的五石。

这个产量放在九百五十年后,可能会笑掉大牙的,但在宋朝那是一个惊人的产量。后来万春圩开发出来,最高产两季能达到七石,那是肥沃的圩田,加上高产水稻,才有的产量。然而也震动了朝廷,因此江东圩才开始正式走上议程。

可能秦朝为后人留下长城灵渠,隋朝留下了大运河,但两个国家因两大工程一起迅速灭亡了。

然而那一个朝代留下的东西最多?非是大运河,也非是长城,而是宋朝。江东圩,太湖围,各种梯田,占城稻,一直到九百多年后,后人仍在受益。

眼下的高梁与那些工程无关。

现在江东圩暂时没有出来,有,但不大,朝廷也没有开始重视。就是出来了,与北方产量也无关。整个北方的产量也不过在两石左右,这一下子提到了五石,使得大家一起恍若在梦中一般。

王巨笑着摇了摇头,宋朝这个产量让他真的无话可说了,看着大家在发呆,王巨说道:“也没有那么多,一晒过后,重量还会减少。再说它也是特例。大约这种移载技术能使高梁达到亩产两石吧,若是缺水,少肥,或者土壤贫瘠所在,产量还会更少。”

“你啊,老夫怎么说你,怎么不知足。”蔡挺逗乐了,拍着王巨脑袋说。

是啊,不能用这块地做证明,平均起来可能只有两石,但它是高梁,不是高产的水稻,若不用这种方法种植,一亩地不过一石多点。之所以种的人多,主要是它耐旱,北方缺水啊,只好种它了,另外它需要的种籽很少,不象小麦水稻那样,一亩得要几十斤种籽,往往一亩只要一斤种籽,若是用这种方法,种籽可能只要几两就够了。

所以大家一起惊呆了,包括那块地的主人,可怜的老汉带着一家人,听着眼前这些官员胥吏的议论,也恍若梦中一般。那老汉喃喃道:“小的居然种出三百斤一亩的高梁?”

“是你种出的,不过你得要感谢你们的知县。”蔡挺好笑地说。

“知县是好人,就一年,大家日子就变好了。”那老汉激动地说。

“日子变好了,是你们勤劳,多劳多得,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不过老翁翁,快将它们晒好,将一些瘪粒扬去,相信消息传开,会有很多人愿意用高价购买它们回去做种籽。”

“是,是。”

大家这才回过神,一个胥吏道:“蔡公,禀报官家吧。什么叫大事,大政绩,这才叫大事大政绩。得养活多少人哪。”

“那是一定要禀报的。”蔡挺道,是好消息,不过还有不好的消息也即将到来了,但就是现在,蔡挺仍然没有将西夏即将入侵的消息公开。努了努嘴,王巨会意,随蔡挺走到一边。

“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从现在起,两边都紧了,那边是公开地紧,盘查森严,这边是看似胡闹地紧,王巨在胡折腾呢,实际在这个看似胡闹的紧中,是真正的紧。华池县的骑军与踏白军都活动了淮安镇,因此西夏在庆州北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