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考中考不中都怨你(6 / 6)
难看坐着。
“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下苦功攻读,就一定会有成效的!”姚满屯说着划拉了不少重点,让几人复习。然后天天过来老宅给几人辅导学问。
姚正仁看着也把两个孙子凑了过来跟着一块,没事儿就和姚正中坐在一旁远远的看着听着。
众人这才发现,姚满屯说起学问也侃侃而谈,道理说的实在又有理,学问讲的也透彻,打的比方都是底下常见的,很容易就明白了。
“怪不得满屯时隔那么久还能再考中功名,不是盖的!”村里的两个老秀才听了一回也赞叹。
姚若阳在家里也极为用功,除了晨练,其余时间都用来最后冲刺,模拟题做了一套又一套,一篇策论写了又写,反复琢磨推敲,有时甚至忙活到半夜,天不亮又起来。
王玉花很是心疼,天天做了营养好吃的饭菜。
时间一晃到临考的时候,王元荣和姚文昌来信了,他们二月初的时候已经到了京都,走的水路,速度很快。于晋然单独安排了小院子给他们,没有在于家里面,可以自由使用来往。
王元荣信上还写了沿途的风景和趣闻,厚厚的一沓,不像是一天写成的,倒像是想起来看见了什么事儿就提笔写上一些,一块送过来的。
姚若溪看过就把信收在匣子里,准备姚若阳下场的事儿。
姚忠举还是决定要下场试试,姚满屯说他过不了童子试,他偏要试试。反正去昌州府也花用不了几个钱,家里现在过富裕了,也不在乎那几个钱了。
姚及第和朱孝生都是要下场的,加上姚满堂家的俩。
姚满屯赶了马车,和姚满仓姚富贵等人一块,送了姚若阳去新安县考场。
县试要考五场,过了县试才有资格参加府试,才能获取童生的资格,参加院试。
成绩出来,姚忠举也过了县试,顿时得意起来。说他过不了童子试,县试还不是轻轻松松就过了!
只是等到了昌州府参加府试的时候,直接就把他刷了下来,不单他,连姚及第和朱孝生也被刷了下来。几人只能不甘愿的回来了。
王轲和王宝柱是去年就过了童子试的,和姚若阳一块,直接下场考了院试。
等消息的时候,姚若溪也筹备着要进京了,毕温良的寿辰很快就到了。
于晋然来信说是师父师娘都在催她快点去,然后派了天冬和芍药来接她,人已经到了。
芍药一来就试了姚若溪的功夫,发现她功力已经快赶上自己了,就是对打不擅长招式,又指点了她一番,“小姐的内功是练的差不多了,就是应变招式有些不足,这些日子奴婢陪小姐好好练练手。”
“麻烦芍药姐姐了。”姚若溪知道她基本不怎么动手,对打起来根本不行。有芍药这样的高手过招切磋,的确进益会很大,也没推辞,笑着道了谢。
很快到了放榜的日子,王轲和王宝柱皆是考中了秀才,姚若阳却是落榜了。
姚忠举听到消息的时候,不屑的嗤笑一声,“以为说的多能耐,还不是没有考中!说我过不了童子试,还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许氏也幸灾乐祸的,特意到王玉花跟前叨叨了两句,“今年考不中啊,明年再考!明年不中还有后年呢!反正家里赶考的银子是有的,考个三五年都不费事儿!”
王玉花愤怒的冲上来要打她,“我儿子没考中,还不是当家的去教你儿子了,都没给我儿子讲学辅导!你个贱人还敢说风凉话!”
许氏一噎,脸色难看的哼了一声,“我只是安慰你们!再说又不是我让教的!也没单教我们一个!”
虽然姚若阳说了这次的考题比前两届都要难度大,他才大意失荆州,可王玉花心里还是恼恨上苗氏。当家的学问不咋好,可姚文昌于晋然都说,他八股文章策论写的好,儿子就失手在策论上了!
“娘!没事儿的!明年再考,我一定会考中的!”姚若阳看王玉花难受,忙拉着她劝话。失败乃常事,他没太放在心里,明年再来就是。
本来有希望的,全被苗氏和姚忠举几个耽误了。王玉花心里怨气止不住,又难受的不行。
许氏看着就要跑,突然来了两辆马车,一行下来几个人,面色不善的,“哪个是姚若阳!胆敢欺辱我妹妹,快给我滚出来!”
------题外话------
吼一嗓子票票(⊙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