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贼兵来犯(2 / 3)
了。
在他们心中,只要‘波’才不来东郡,只是卜己一人,虽说拥兵万余,却也不会惧怕。
所以听闻陈旭之言,才赶紧询问。
众人的心思,陈旭如何不懂?
只得耐心解释:“先不说颍川距离冀州甚远,要与张角合兵一处,恐非易事。‘波’才若是果真大破官兵,颍川距离洛阳不远,其必定携大胜之威,进犯神都。”
有几个官吏闻言,失声叫道:“啊!如此陛下危矣!”
陈旭在心中暗骂一声白痴,看到大多数官吏的脸‘色’,才觉得郡中官吏,也不见得全部都是一些无能之辈。
只见都尉摇头说道:“洛阳有虎牢关作为屏障,‘波’才区区数万兵马,短期之内绝无可能破城。时间一久,各路勤王兵马过来,‘波’才必败。我若是他,绝不会进犯洛阳。”
陈旭见都尉颇有见解,不由心中暗赞,说道:“都尉大人所言非虚。然黄巾军谋逆计划已被泄‘露’,如今大汉国力虽然衰弱,也非区区黄巾可以抵挡,待四处州郡招募义兵,进军杀贼,则黄巾贼寇必败无疑。”
“为今之计,黄巾军只有孤注一掷,打破洛阳,才能取得胜利。‘波’才并非庸才,不会看不到这点,所以即使他知道虎牢关具有天险,难以攻破,亦会破釜沉舟地前去攻打。”
“况且,我等以上所言全是猜测。以某观之,皇甫嵩将军、朱儁将军,必定能够转败为胜,大破‘波’才。豫州黄巾,不足为虑!”
郡中官吏,闻言尽皆点头称是。
桥瑁这时放下心来,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缓缓说道:“我等未免想得太多?以汉军之‘精’锐,皇甫嵩将军、朱儁将军之谋略,纵然一时失利,又有何大碍?”
郡中官吏亦是纷纷出言附和:“郡守大人所言甚是。”
陈旭虽然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暗暗嘀咕:“废话,朱儁、皇甫嵩肯定不会败的,我说这么多还不是为了让你们安心?”
如今招募义兵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想起库房中的粮草越来越少,桥瑁担忧地说道:“我虽不太‘精’通兵法,却也知: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秤一石,当吾二十石。”
“而今卜己不断攻破本郡豪强富户,不知获得多少钱粮,贼人粮草必定不缺。反观我军,府库存粮不足,若不早图,恐有大祸啊!”
“孙子云:故兵贵速,不贵久。文昭已练兵半月有余,不知可否率兵击败卜己?”
桥瑁引用的两句话,都是出自《孙子兵法》的作战篇。
这一篇大意就是:但凡打仗,由于运输粮草,沿途要消耗掉很多,若是不断从本国征发、运输,要不了多久国家就会支撑不住。
所以会用兵的将领,要学会取食于敌,以战养战。
吃掉敌人的一石粮食,就相当于给自己省了二十石;除此之外,还要学会速战速决,不能跟敌人打消耗战,否则只能两败俱伤。
沉默半晌,陈旭正‘色’说道:“郡守大人之言固然不错,然孙子亦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他继续说道:“如今敌军数倍于我,我等坚守尚且不及,若贸然出战,必为敌军所擒。”
他引用的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可能会有所误解。
在前世,陈旭看过《易中天品三国》,其中讲到袁曹相争,郭图所言:‘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郭图的话其实就是引用《孙子兵法》,但是易中天对这句话的解释却是‘十倍于敌就包围’。
经过桥玄教导以后,陈旭才知道,这其实是个错误的说法。
十则围之,‘围’的意思不是包围,而是围而歼之的意思。
若是兵力十倍于敌,却不进攻,反而将敌人围起来,大军相持日久,国家必定无法担负。
所以说,包围这个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
比较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用兵之道,就是要用绝对的实力战胜敌方,哪怕人数是敌军的两倍,也要想方法分散他们的实力,给己方创造绝对的优势。
当己方实力与敌人对等,甚至少于敌人时,就要想方法保存实力。
郡国官吏虽说很多人不懂兵事,却也知道陈旭的意思,他虽然说得委婉,也是驳掉了桥瑁了提议。
听到陈旭如此反驳他,桥瑁脸‘色’不太好看,但他毕竟久居上位,肚量、修养亦是不凡,深吸几口气问道:“若是敌军来攻,当如何应对?”
陈旭不假思索地答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等有城墙为屏障,待消耗掉敌军锐气,再寻机破敌。”
桥瑁不依,继续追问:“郡中粮草所剩不多,卜己若是久久不来攻城,却是如何?”
“‘波’才大破官兵,立下大功。卜己得知消息必定不甘寂寞,我料定不出几日,卜己必定来犯。”
……
郡守府廷议过去以后,陈旭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