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6)
明沉舟回宫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谢病春说的那句话。
“宁王的案子宫内可有封存?”她问着一侧的英景。
英景抬眸,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娘娘,随后低声说道:“不曾,所有案卷都被宪宗烧毁了。”
“烧毁了?”明沉舟倏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为何烧毁。”
“奴婢不知。”
“那哪里有备案?”明沉舟拧眉问着。
“全都销毁了。”
明沉舟心中咯噔一声。
“娘娘为何打听宁王案。”英景问道,“宁王当年谋反,但毕竟是宪宗亲兄,为了避免后世议论,这才烧了全部档案,也废了宁王这个封号。”
明沉舟失神片刻,随后又问道:“这几年的西南塘报有吗?”
“司礼监都有备份。”
“我想查阅,给我调出来,对了,你知道安南的人入京了吗?”
英景点头:“今日天还没亮就来了,只是现在还未进宫参拜,万岁有意冷他们一段时间。”
明沉舟一愣,随后又恍然大悟。
南国就是被安南吞并的。
慕容儿当年灌输了这么多仇恨,谢延自然不会第一时间召见。
“冷着也好,今日回宫和安南的大皇子发生冲突,确实有些嚣张。”明沉舟无奈说着,“西南如今的主事都是谁的人?”
“布政使和都指挥史是明相的人,按察使和都指挥佥事是郑相的人,都指挥同知是云南本地人,不过他原先是司礼监的人。”
明沉舟听得眉心紧皱。
大周党派林立,根源众多,例如江浙一带便是明家的基石,京师是郑樊的发家地,随后自南京一代,皆是他的同党,其余诸地也是各有平分,很少有一个地方是两派各有深入,僵持的情况。
“娘娘,太皇太后那边送来了冬至宴的安排,请娘娘过目。”厚厚的门帘被掀开,迎春捧着一个折子走了进来。
明沉舟接过折子,并未打开,反而沉思片刻后对着英景说道:“你把宁王平叛后的所有西南塘报都誊抄一份来。”
英景点头应下。
明沉舟沉思了许久,这才打开折子,懒懒扫了一眼,越看嘴角的笑便越发讥讽。
“不知情的以为,凤印还是在柏寿殿呢。”她合上折子,随手往桌子上扔去,“当真是一言九鼎惯了的太皇太后。”
迎春低声问道:“娘娘打算如何?”
“其他的倒是任由太皇太后折腾,只是当日巡逻的人不能是东厂的人,也不能是名单上的几个人,这等拱卫内廷的大事,也轮不上他们插手。”
“那娘娘打算让何人接任?”迎春抬眸询问。
“陆行?”柏寿殿高位上,雍容华贵的太皇太后用帕子抿了抿唇角,眉宇闪过一丝讥笑,“娘娘还当真信任掌印啊。”
迎春不卑不亢,淡淡回道:“掌印忠心爱国,天地可鉴,万岁和娘娘信任,自然委以重任。”
太皇太后垂眸看着堂下下跪之人,单薄眼尾上的周围被拉平,眼皮便遮盖着瞳仁,深红的唇微微抿起,脸颊弧度却深深地折出两道弧度。
“倒是个伶牙俐齿的丫头。”她伸手,一侧的柔心立刻伸手扶着。
太皇太后悄无声息地走到她面前,姿态高傲,头顶的步摇也未发出动静,裙摆也安安静静地垂落在两侧,禁步上的玉环金配都不曾晃动一下。
多年浸染宫廷生活,让这个出生民间的穷苦女子早已摆脱了小家碧玉的矜持拘束,举手投足间是世人仰望的富贵大气。
迎春看着出现在自己眼前是衣摆,眉眼低垂,恭敬谦卑。
“都说好奴不伺二主,你一个前朝旧人如今倒是过的风生水起。”太皇太后不紧不慢的声音在头顶响起。
迎春跪伏在地上,进退有度答道:“人总是要往高处走的。”
四角的银丝炭加了檀香,细白的烟逐渐腾起,很快又消失在空气中,徒留下一丝香味。
太皇太后垂眸看着面前恭顺之人,嘴角的笑微微弯起,缓缓蹲下,伸手捏着她的下颚,迫使人抬起头来:“若是能再往上走呢。”
迎春愣愣地看着面前之人,那双艳丽的眼眸早已老去,可眉间的凌厉之色却深入地刻到她的眼眸中。
“好孩子,既然要走,就该走到更远的地方。”
精致华美的红宝石指套冰冷地贴在脸上,镂空雕饰梅花的金属尖头尖锐地陷在她的脸颊雪肤上,再深一点就能直接刺破肌肤。
迎春顿时僵在远处,唯恐指套在脸上留下一道带血的痕迹。
薛珍珠脸上的笑意逐渐加深,笑容慈祥:“哀家瞧着你在瑶光殿也并无前程,前头两个柳行桃色可是司礼监的人,你们这些底层爬上去的人可比不得人家娇贵。”
迎春脸上露出一丝挣扎,但眨眼的功夫,便又消失在眼眸中。
薛珍珠见状,越发温和地说着:“哀家也不是有意为难你,西厂势大,可东厂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