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晋王威武2(4 / 6)
这些人,是早就等在了殿外的吧,不然,也来不得这么齐整,这么快啊。
皇帝心底突然一慌,眼中滑过一丝戾色,不动声色地进了殿。
晋王没有坐在龙椅上,却在龙椅边上摆了个椅子,虽不是正位,却照样高高在上,附视群臣。
皇帝的脚步一滞,差点摔倒,怒道:“来人,朕受伤了,召太医,朕要回乾清宫治伤。”
分明就是想耍赖离开,由着晋王闹去。
晋王看都不看他一眼,对随后进来的贺相道:“贺初年,群臣可有召齐?”
“回晋王的话,二品大臣已经在殿下候着了。”
“令大臣进殿。”晋王道。
传令太监转身召群臣进殿,竟然都象没看见皇帝一样,只有李德才跑上跑下,宣召太医。
瞧这架式,皇帝在不在现场,晋王都要亲审穆清瑶的案子。
若不在场,岂不由着晋王胡来?
而且,皇帝也想看看,这些二品以上的大臣眼里,还有没有自己这个皇帝。
究竟是听从自己的,还是听晋王的。
于是,等太医对伤处稍作处理,绑着绷带后,皇帝登上宝座,冷冷地扫视着正往殿中而来的群臣。
群臣朝例下拜:“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很好,还知道自己才是皇帝:“从卿平身。”皇帝严肃地抬起左手道。
“晋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群臣又拜道。
晋王只是亲王,虽然比裕亲王几个的爵位更高一些,但也还只是亲王,再怎么,也没有当着皇帝的面,还有若干个亲王都在的场面,向晋王一人行臣礼吧。
可是,偏偏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合礼节,连着裕亲王,果亲王几个都拜了,皇帝气得眼珠子都快鼓出来,却不得不承认,晋王在臣子们心中的地位与威望,确实不容小视。
“本王三年没有回京,京城的变化可真大啊,多谢各位卿家还记得有本王这号人。”晋王不咸不淡地朗声道。
众臣一听,面面相觑,晋王这是要兴师问罪了么?
可那是皇帝的事,他们做臣子的哪敢管?
“王爷为朝庭驻守边关,一心为国,功不可没,臣下们,哪敢忘记王爷的功劳,还请王爷不要误会才是。”最先发活的,竟然是秦老太师。
晋王对秦老太师还是有感情的:“恩师,您年纪大了,请一边坐着吧。”
算是很给秦太师面子了。
皇帝坐在正位是,差点气吐血,这里,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老板。这些臣子们,平日在自己跟前可没有这么诚惶诚恐过,尤其秦太师,没事就拿点帝师的架子出来教训自己两句,在晋王面前,倒成了忠心的臣子……
他正要说话,晋王又开了口:“本王三年没回京,甚是想念母后,此番一是陪母后过年,第二嘛,大家都知道,本王只有一个儿子,而且,在十七年前,这个儿子就被人废了,敲断了全身筋骨,他能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并且能娶妻成家,已经是上天看顾,本王还没高兴三天呢,就听说,皇帝下令腰斩本王的儿媳,你们说说本王该不该回来救人?”
二品文臣中,并没有人立即回答,可武将早就气愤满腔,大声道:“应该,王爷在边拼死杀敌,朝中却后院起火,皇上此举,可谓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家都难保,保国做什么?以后谁还愿意为大锦舍身卖命?”
说话的,正是护国公世子,三十几岁的年轻将领。
“不错,晋王世子妃能干贤淑,听说创建红丰祥后,可接济过不少穷人,还替朝庭安抚了南楚,功不可没,却要遭此极刑,臣等实在不忿于心。”
另一名武将朗声道。
“臣也觉得,世子妃谋害太子一案,疑点重重,幸得晋王回京,救下世子妃,否则冤案造成,再难回还。”吏部尚书文大人也出列道。
“请皇上重审晋王世子妃一案。”秦太师看了眼文大人,也出列道。
皇帝只差没气死,武将也就罢了,文大人素来与晋王府交好,也罢了,可秦老太师你是帝师,是太子太傅啊,你不心疼太子被残,却来替穆清瑶说话,你是老昏头了吗?
有文大人和秦老太师带头,文臣几乎个个都出来附议,只有裕亲王站着,显得特立独行,他淡淡地看着晋王,眼中滑过一丝欣赏也热切,看来,这两亲兄弟是要开撕的节奏,好,很好,正好看热闹。
“既然群臣附议,现在本王请问皇上,说穆氏谋害太子,证据何在?”晋王根本不给皇帝喘息的机会,再次逼问道。
皇帝眼珠急转,自想着如何组织证人证据,晋王冷笑一声道:“皇帝没有证人,本王却有,来人,传容忌公子上殿。”
皇帝怔住,打残太子的正是容忌,他才是罪魁祸首,自己正是因为找不到容忌,拿这个北戎皇子没法子,所以一肚子的火全撒在了穆清瑶身上。
文大人几个一听,松了一口气,有容忌这个直接施暴者在,事情确实好办多了。
容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