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情愿寂静 > 第49章 全家福

第49章 全家福(1 / 2)

二月十一,我和陈诤坐上了去往X省固灵县的高铁。

车程很短,只有短短两个小时。

我和陈诤分了同一对无线耳机听歌,放的是曲库随机推荐的上世纪班得瑞音乐,以舒缓、宁静闻名。

心情却沉重得很。

这次去元家村,我颇有一种重担压身的感觉。很多烦恼解决的希望就藏在那个小村庄里,我迫切想要找到它,又没有捷径可走。

下乡的大巴把我们送到一个略显破旧的汽车站,车站旁一条宽阔的马路延伸进被白雪覆盖的树林里。

“往里走不到一里路,就到元家村了。”司机打开窗子吸了一口烟,手臂伸出去虚虚指了指。

“谢谢。”

陈诤拎着包先下了车,我跟在后面。

走了不过几百米,两旁的树也越来越稀疏。一座高高的白石牌坊伫立在路边,四个雕金的凸体大字方方正正摆在牌坊中间——耕读人家。

“这就是元家村?”我纳了闷,我还以为会在村口有个牌子写着“元家村”之类的呢。

“应该是。”陈诤边走边说,“等会儿找村民问问题的时候,我们随机应变。不知道这里的人对外地人排不排斥,要是排斥呢,我们就说自己是袁四华在外地的远方亲戚,来看看他,要是不排斥呢,我们可以说是记者。”

“袁四华出狱回家的事,前几天X省的地方台新闻就报道了,我们可能不是第一批来的。”

“你什么时候找的新闻?”我不满地瞄了他一眼,“怎么不让我也看看?”

陈诤:“你太紧张了,让你多轻松两天不好吗?”

我知道陈诤是为我好,“可是这样显得我好没用。”

“你怎么没用?你最有用了,出门前我忘了感冒药还是你提醒的。”陈诤故意咳嗽一声,提醒我他还在感冒期。

话说,陈诤的感冒还是我传染给他的,过年那会儿我没注意,着了凉,等我感冒好了,陈诤却感冒了。

“你帽子没戴正。”我踮起脚帮陈诤把黑色毛线帽的一圈绒边拉下来,遮住他一半的眉毛。

这时,我们俩身边秃噜噜过去了一辆小电驴。小电驴后座坐着一个男人,肩上扛着摄像机。

我和陈诤默契地对视一眼,他们才是真正的记者。

从村口到前面的房子群落只有一条路,我们便也不急,慢悠悠走过去,拦住一个看起来年轻些的男人,问道:“大哥,您知道袁四华家在哪吗?”

大哥不耐烦地指了路,“顺着这条道走,第一个岔路口右拐,门口挂着红灯笼、车停最多的就是他大哥家,他就在那儿,你们是第三波问我这个问题的记者了。”

看来这大哥默认我们是记者并且已经不以为奇了。我们之前做的预想都作了废,这是好事,说明这个村子并不抱团,对记者的来访也已经习惯了。

“看你们是新面孔,是第一次来吧?”大哥挤眉弄眼,“准备好开口费,至少要这个数。”

他比了一个五。

“谢谢大哥提醒,我们走了。”陈诤不动声色地捏紧我的手,我们按着大哥指的路,成功找到了袁四华大哥的家。

门口两个鲜艳的红灯笼被风吹起来,左摇右晃的。

大门是敞开的,我们刚走到门口,一个女人的脚从门内横了出来,“哎,你们是哪个台的?”

我一下子有些愣,陈诤一本正经道:“我们是A市晚间新闻栏目的。”

“外地的台?”那女人撇撇嘴,“里面有人采着呢,正好你们先交钱,六千块钱半个小时。”

六千?之前那大哥不是比了个五吗?这女人是看我们是外地的,多加了一千吧。

“没有现金,手机转账可以吗?”

“可以。”女人掏出手机,快速捣鼓一阵后向我们亮出了收款码。

陈诤把钱转过去,女人手机响亮地把金额报出来,“微信到账6000元。”

女人露出笑容,“进来吧,你们还要再等四十多分钟,进来喝口水。”

“他房间在楼上。”女人把我们引进一楼的客厅,那里坐着两个年轻男人,恰是我和陈诤在村口遇见的那辆小电驴上坐着的男人。

我和陈诤只对着他们点了头以示问好,别的不敢多说,怕露馅儿。

女人给我们用一次性杯子接了水放在茶几上,然后就出去守着下一批可能的“顾客”了。

“我们可倒霉了,本来我们是最早到的,结果设备坏了……”

同行记者不甘寂寞,开始拉着我们聊起来。

我嗯嗯哦哦地应着,四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客厅不算大,一张长沙发,一个笨重的电视柜,几乎占满了全部空间,很逼仄。

电视柜上明晃晃地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全家福。隔的有些距离,上面的人脸看不太清。

我站起身走过去,想找找袁四华是哪个。

这张全家福画质模糊,可能是很早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