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烈火烹油(2 / 3)
绸缪,常备不懈,静待时机,待大势所趋,谋事可成也!
……
这一段时日,温惟养伤闲赋在家,借着这个由头,不用往来于宫中,不过问朝中政事,虽与皇宫大院一墙之隔,置身事外仿佛与世隔绝。
清晨看炊烟缭绕,傍晚伴日落西山,时光清浅而嫣然,日子悠闲而惬意。
温惟并没有把自己中毒暂时无法动武之事诉与他人,既已如此,说什么也是无济于事,自己也只得面对,好在胳膊没事,日常活动并无大碍。
回想起那天,自己救李荣赈的场景仍旧历历在目,当时自己并不知那两名刺客欲行刺何人,只是出于本能反应才出言警示,至于最后为何要出手相助,并非自己要逞匹夫之勇,而是形势所迫,断定自己能力所及才救人于危难之间,只是没想到却中途出了意外。
此时想来,谈不上懊悔,只能自认倒霉。
可能因为自己救了李荣赈,也可能是因为他公开表态暂不婚娶,带着感激又带着几分歉疚理亏,身为长姐的昔太后变得格外殷勤热情,以各种名义赏赐了温惟不少奇珍异宝,八珍玉食。
温惟喜食甜食,送来的全是甜点糖糕之类,竟然还有温惟在东平时最喜欢吃的饴糖。
温惟闲暇时喜欢玩六博跟奇工巧具,宫里竟送来九连环,七巧板、一副尚好的玛瑙石棋牌等等用来打发时间的小物件。
温惟不禁感慨内务府这帮人简直就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把自己喜好拿捏的恰到好处,分毫不差。
过几日就是小黄帝元程的十五岁生辰,内务府又差人提前过来询问是否参宴,按礼制,帝王年满十五的便可提前遴选皇后,等到年满十六再行立后大典。
到时少不了又是一场热闹,想到后宫之事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关系,温惟便无心凑那热闹,以身体不适为由婉言拒绝。
虽整日闭门养病,足不出户,却并不感到无聊,前来玲珑府探望之人络绎不绝。
除了内务府的人天天来府上报到之外,太学学子、秘书监的官员也一一上门问候。
陶行云一家最近成了这儿的常客,每次一来,陶夫人总是先寒暄关怀了几句,说着说着就开始大倒苦水,守着陶行云与君徕的面直接数落起她那不争气的儿子。
埋怨陶行云不学无术,放着好好的官不做,整天走街串巷不干正事,回来又开始重操旧业嗜赌成性,前几日又偷偷把祖上老宅抵了出去,偌大的家业怕是要败在这个不孝子身上,生儿如此差点没把陶锦尧气个半死,爷俩闹的到现在都不说话,让温惟平日里也帮着劝劝她不着调的儿子。
陶行云坐在一旁,也不生气,亦不反驳,任凭陶夫人说什么,都笑眯眯地接受。
清官难断家务事,温惟一脸无奈只能胡乱点头应承,又不好插话。
迎来送往,陈王元昱隔三差五也会前来探望一番,每次来都带些新奇古怪玩意。
一日竟带来两只体型健硕的黑羽鸡,说是靺鞨品种乃滋补佳品,嚷着要杀了炖汤给温惟补补身子,温惟一看,那黑鸡毛色油量,羽翼丰满,长相怪异种类实属少见,没舍得下手,让阮媪养在后院。
元昱以为温惟不喜,隔日又差人送来两只深长脖子半人高大白鹅,最后也一并养在园内。
现在玲珑府的后院油菜嫩绿鲜亮,蚕虫破茧而出,家禽喔喔咯咯,活脱脱一个农家小院的模样。
温惟闲来无事偶尔在院里忙碌农活,饲养家禽,某日不经意间竟有个意外发现,与玲珑府隔断的高耸坚固院墙下竟然有个大洞,虽然已被人为堵上,风吹日晒,时间久了墙面拼接处已经开裂,目测轻而易举就能通开。
倘若……能开个后门,那她就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大院,入宫也可省不少路,想归想,若真让人发现,也是不合规矩。
……
这边李荣赈虽然忙碌如常,近来却时常心不在焉,时不时就会想起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的温惟。
宫里派去守卫护其安全,内务府整日送吃送喝,嘘寒问暖,从不见她进宫谢恩。
昔太后几次三番邀她来宫小聚,都以身子不适为由婉拒好意。
想见她一面实在太难了!自己又放不下身段登门去见人家……
这可急坏了高高在上从来都不会揣测女人心思的摄政王李荣赈。
难道她没有疑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把她带去光肇寺?
难道她不关心自己会不会出兵昭阳,这不是她一直所期望的么?
难道她不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拒诏毁约?
想到这里,他突然灵光乍现,似有所悟。
她该不会是生气了吧!
一时间心如猫爪般难受,他突然很想见她,这种欲念每到夜深人静的时侯就会愈发强烈难抑。
以前看不见摸不到的时侯,枯井无波,心无波澜。
如今,每每想到自己的床榻上曾有过她静卧的身影。
青丝披肩,肤若凝脂,睡颜无瑕,好看的宛若一朵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