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春朝辞 > 第9章 不期而遇的相遇

第9章 不期而遇的相遇(1 / 4)

东平督护府至京都约一千八百里路,温惟此行为避人耳目比预计出发时间提早五日,路上只带着陶云行跟呼兰。

三人结伴同行,白天赶路夜里休憩。

阮媪等一行人按原计划五日后出发,因携带行装,又坐马车,速度自然比不上温惟三人轻装骑马快。

温惟提早出发还有另一目的,就是绕路去往济州。

一来要暗探一下济州矿区,卫接一事牵扯出走私银矿之事,温惟断定必定与济州有关。出发前她暗里已着人去查,能如此神不知鬼不觉的大批量运送银条,到底是何来历。

二来,她要以东平节度使当家少主的身份正式拜会一下这个济州郡守——袁克。

此人乃东平昔日旧主袁崇长子,袁崇年事已高,袁克算是子承父位。

在温莛知正式接管东平以后,袁崇带着他的旧部便退居济州,新旧交替表面上是为了避嫌,实则他分走了当时东平的大部分军力。

这些年在温莛知的管辖下也算安分守己,安于一隅。后来因年老体迈不问政事,由他的长子袁克接管济州,继任郡守。

这一来二去费了些时日,等温惟办完济州之事,继续出发上路。正好可以与阮媪一行人在京都之地汇合。

离开东平半月后,温惟三人终于辗转到达京都脚下。

当天天色已深,快至宵禁,城门将闭。

温惟没有着急进城,打算临时在城外先借宿一晚。

一到城外就被路上所见所闻弄的瞠目结舌,遍地逃荒流民,无家可归,守城士卒严把城门,对进城者一一盘查,按令不准流民进入京都城内。

城外房舍七横八歪,残破不堪已无人居住,已经成了流民暂时歇身之地。街旁寥寥无几的数家商铺大门紧闭无人营业。

流民中有尚在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婴儿,有蹒跚学步饿的奄奄一息的孩童,有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的女子妇人,也有瘦骨嶙峋病痛哀嚎的老人。

情状触目惊心,温惟难以想象这就是天子脚下,这就是几年前她来过的京都。

一群流民一看到穿着还算齐整的三人,就跟蚊子见了血一般蜂拥而上,跪地祈求给他们点吃食,陶行云跟呼兰见状怕伤到温惟,赶忙上前护着,温惟让呼兰把路上剩的口粮分给他们,这点口粮对于这么多人来说九牛一毛还不够塞牙缝的。

越来约多的流民往这里涌来,就为了抢口粮食,场面一阵骚乱。

陶行云赶紧催促温惟离开此地。

夜已浓黑,三人还未找到可以歇脚的地方,放眼望去,四下满目疮痍,不见半点烟火气。因剩下不多的口粮呼兰全部分给了流民,三个人也都忍饥挨饿,陶行云不好意思地捂着咕咕作响的肚子,说出去打听一下这附近哪还能找到栖身之地。

没过一会,陶行云从附近出入的士卒那里打听到,不远处的有座青凉山,山中有几户人家倒是勉强可以借宿。

将马匹拴在无人注意的的山脚下,三人动身上山,山腰上可见零星的简陋屋舍,黑灯瞎火不见灯亮。

陶行云暗骂了一句:“这他妈什么鬼地方,大半夜山都爬一半了,连个人影也没瞧见。”

正抱怨着,忽闻几声犬吠声。

温惟指着前面院内搭着草棚的一户人家说道:“去看看前面那户。有力气在这抱怨,不如瞪大眼睛好好找找,免得忍饥挨饿,露宿山头。”

陶行云无精打采,内心不抱什么希望,慢悠悠地走过去扣了扣柴门。

屋内竟然亮起了灯,三人心中一阵狂喜,犹如久旱逢甘雨。

借着从窗户纸透出的微弱灯光,走至近前,看到院内草棚前立着一个木牌子,牌子上用烧黑的木碳灰写着歪歪扭扭几乎看不清字迹的俩字——茶铺。

开门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满脸褶皱,身形佝偻,口齿倒还算清晰,看温惟三人风尘仆仆站于门前,面容和善不像是什么野蛮凶恶之人,待问明来意,这才放心让他们进屋。

房子简单用砖石垒砌,外面搭了个草棚,棚内放着两张桌子跟几根长凳。屋内用油纸糊的窗户破了几个大洞,嗖嗖漏风,风刮着残破的门板吱吱作响。

屋内陈设简陋,几乎没什么东西。断了一条腿的桌子上点了一方蜡烛,桌上放了几个碰瓷缺口的茶盅跟两本已经翻的散页的破书,一本是千字文,一本已经旧的看不出名字。

一张用木板搭的睡榻上坐着两个孩子,看着像是两兄妹。一个十多岁瘦的皮包骨头眼睛硕大的少年。一个头发枯黄满脸灰尘五六岁的女童,娇小的身体裹着一件与自己身型极不相符的旧的看不出颜色的粗布大褂。地上还卧躺着一只大黄狗,伸着舌头,直愣愣地盯着他们三人。

一见有陌生人来,小姑娘就往少年的身后躲着,不知是害羞还是害怕。

少年伸手紧紧搂住妹妹,上下打量着眼前的三个人,表情严肃,一言不发。

温惟微微一笑,柔声道:“莫怕,我们是来借宿的。”

说明来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