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2 / 3)
徒!
***
年关将至,皇帝却愈加忙碌,专注于官员年终考绩,根据考绩又要决定他们来年的升迁去留。下半年朝堂之上明里暗里纷争不断,皇帝陆续降了好几位大臣的官职,意在整顿朝纲,又加上后宫皇后凤印被夺,华家接二连三地遭遇变故,再迟钝之人也看清了形势。考绩这段时日,那些平日里拉党结派的官员更是人人谨慎自危。
于心然与妹妹又见上了一回。
“侯夫人近时常请朱雀大街街尾的青楼里的花魁来家中做客。”于欣然手里揣着小手炉,身上的穿戴远远不及嫡妹的精致华美。
如今皇后华家势力如大厦倾颓,淑妃家中子弟各个出息仕途亨通,又有谢清这个得宠的女儿,谢家如日中天。而皇帝并不重用她们的父亲,家里为了稳固侯府地位也必定要想法子。
妹妹口中的花魁来家里做什么,结合之前侯夫人想要将嫡妹送入宫侍奉君王的心思,其实也不难猜。越是高门大户,越是藏了难以启齿的事儿。
“你避开就好。”于心然清了清嗓子,别说妹妹一个闺阁女儿,这种事连她不愿提。
“徐御史似乎马上要被调离都察院了。”妹妹眼观手中之物,蔫蔫的模样叫人心疼。
折子被烧毁之后的这十多日,再也没有任何弹劾徐雁秋的折子递上来,于心然估摸着父亲一党以为皇帝已经看了折子却无动于衷并不追究,故而已经作罢。
“算他逃过一劫。”从矮几上拿起一瓤进贡的甜瓜往嘴里送,一想又觉得不太对,“你怎么还同他有来往?不怕父亲知道吗?”
“我......我只是......,听闻他要被调离京城了。”欣然先是怯怯然,忽然目光坚定地看向她,“我会不会今后都见不着他?”
“他得罪了王家,只被调离京城便已经是幸运之至,你该希望他这一辈子都不回京城才好!”小儿女私情,在大局之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于心然自己虽然没有尝过爱一个人是怎么滋味,不大理解妹妹此刻的心境,可是再怎么心疼妹妹,也不愿意她以身试险。若是叫父亲和侯夫人知道了......
被这么斥责,妹妹神情顿时暗淡下来,喃喃道“我只愿不要离得太远了。”
下午她到了御书房门口,正撞见谢清从里头出来。
“妹妹来抄书?”谢清阴阳怪气地揶揄了一句。从前皇后耀武扬威之时,她时常称病闭门不出,现下皇后失了势,她就春风得意起来了。谁是她妹妹?小人得志!
这是只笑面狐,于心然才吃了暗亏,可她也并没有皇后那般蠢笨到与她正面冲突,扯了吹嘴角笑道,“姐姐安好。”
敌人得势之时,该避其锋芒,这点道理她懂得。
“我方才已经与皇上商议过了,宫里头已经开始准备去行宫之事。妹妹书抄得如何了?”
哪壶不提开哪壶!于心然脸上的笑容差点就挂不住,“谢姐姐关心,妹妹会尽力而为。”说完便跨进了书房。同时脸上的笑也消失了。
皇帝正手持摊开卷轴立在御案前,看神情是听了她们的话唇边还噙着笑。这二人欺负她一个,于心然当时心情更加不好了。
他们当她想跟着去幽州吗?抄书抄书的,别说抄完了那么多本,这些天只《史记》一本她才抄了十几页罢了。
“爱妃怎么气鼓鼓的?”皇帝将视线从卷轴上移到她身上。
明知故问。
“没什么,臣妾午膳吃得太饱了。”要在宫里头活下去,最先学会的本事便是装模作样,这一点她们四人之中就皇后没学会,皇帝、谢清、她都是个中高手。
皇帝难得好心情,笑着拿过砚台上的笔开始在卷轴上写字。她忍不住好奇瞄了一眼,瞥见一个熟悉的名字,不就是妙静云的父亲兵部尚书吗?看情形似乎是被调派出京了......
不止他一个,接着又有好几个华家一党的人被调离了京城,明升实贬。
“再不抄,就真的要留在宫里过夏了。”皇帝知道她在看,好心提醒一声。
“臣妾已经放弃了。”即使她认认真真,日夜不辍地抄也抄不完那些史书,快过年了,不如就此躺平,等年后皇帝和谢清一走,她要多逍遥就多逍遥。
皇帝拿过印章盖到卷轴上,“爱妃近日挺乖的。将你一人留在京城朕也不放心,就免了你的责罚,随朕一道去幽州吧。”上一句还说吓唬说留她下来,突然来个大转弯,发了慈悲。
???于心然本来已经执起了笔,装作闷闷不乐的模样,正准备开始新一日的消极怠工,听了这话险些岔了气,着急道,“皇上为何不放心臣妾?”
皇帝合上手中的卷轴,抬头看着等她继续说下去。
她眼神躲闪着支吾道,“臣妾的意思是......臣妾犯了那样的错,险些烧了宫殿,皇上当众责罚,当日灵兮殿的宫人们都听清楚了,如今又免了责罚,恐遭来非议,说皇上言行不一......若是这样臣妾的罪过就大了”在皇帝淡淡目光之下,如坐针毡、勉强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