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战和之争(3 / 4)
“晨哥儿失踪半月有余,那个人肯定也在找他,我们沿途在小心,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等到了京城,见了成骏,跟他说清楚,他能保护你们,也一定能查清这件事。把晨哥儿托付给三老爷一家照顾也好,以免你到京城受这件事影响牵制。要不明天到了密州,你也先住下,我到京城通知成骏、打听消息。”
“好,我听娘的。”
第二天傍晚,他们一行到达密州,正榻在离官府最近的一家客栈里。因沈荣华主仆常来常往,又跟密州知州是亲戚,在这家客栈里住得安心踏实。
这一路上,沈荣华又问了晨哥儿许多事,也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消息。去年年底,在店铺门口撞到山药的少年就是晨哥儿,只是晨哥儿当时并没有看清沈荣华。晨哥儿同许多随从下人住在北城门附近一座大宅子里,有夫子教授功课,只是他不能随便出门,连这座宅院叫什么名字,位于哪条街,他都一无所知。
沈恒和江氏得知沈荣华巧遇晨哥儿,都很高兴,沈荣华把晨哥儿的情况告诉了他们,他们也为他担心,要把他留在密州同五公子、八公子一起学习。沈恒一家现在住在衙门里,狭小拥挤,又人多嘴杂,沈荣华担心泄露晨哥儿的行踪。正好她在密州置了一座三进的宅院也收拾好了,正好让晨哥儿和沈恒一家搬过去住。沈恒的两个庶子都是安分守礼的人,跟晨哥儿在一起相处很融洽。
连帮三房搬家带安置晨哥儿,沈荣华在密州呆了三天,连成骏来接她,他们才去了京城。怕沈荣华担心晨哥儿,连成骏派了四名暗卫日夜守护,让她安心。
京城的局势也是一团糟,主战派、主和派从朝堂斗到府第,仁和帝觉得两派说得都有道理,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主占派主要以谨亲王、裕郡王及以韩家为中心的武将世家为主,他们主张拼死抵抗。主和派主要以靖国公府、安国公府及属于他们这一派的武将为主,他们主张与北狄国讲和,结束战争。
柱国公海润做为三军统帅,本是主战,可他手下的将士十之七八都支持与北狄讲和,不想再打仗。正如林楠和连成骏等人预想的一样,海润已被架空了。连北疆战线的将士大多数都动摇了,那些在朝堂上谋划的文官也就无计可施了。
本来主战派和主和派实力相差无几,因五皇子一派加入主和,两派的势力就拉开了差距。看到五皇子一派公然主和,四皇子一派坐不住了,他们本想与五皇子对着干,可又觉得跟北狄讲和有利可图,不想让五皇子一派独得好处,他们也摆明了支持讲和的态度。这样一来,主和派的势力骤然大增,讲和占了绝对优势。
仁和帝本来对主战和主和就没有主见,现在又做了一次开明的皇帝,他主张少数服从多数。因谨亲王、裕郡王和小韩将军等人极力反对,仁和帝就拿他们开刀壮胆,直接免去他们在朝堂的职务,把他们挂起来了。
北狄国的兵马虽说停止了攻击,对外宣称正在修整,却没流露出跟盛月皇朝讲和的意思。盛月皇朝内部统一了意见,也需要一个人代表朝廷跟北狄国去沟通协商。听说要去跟北狄国谈判,靖国公父子首先站出来推托,说是身为武将,要避嫌。五皇子一派极力规避,四皇子一派也怕摊上这事,这两派又开斗了。
现在,仁和帝和内阁正为谁去向北狄国抛这个橄榄枝为难呢。北狄国停止长驱直入,朝廷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只要再次开战之前把人选确定就行了。
若两国讲和,派和亲公主必不可少,哪位公主去北狄和亲又成了朝廷争议的话题。六公主本在揽月庵替仁和帝为大长公主守孝,接到祥嫔娘娘派人送去的消息,就回了京城,同祥嫔娘娘一起向仁和帝请命,愿意到北狄国和亲。
和亲公主有了,仁和帝等人都松一口气,六公主和祥嫔娘娘都得了重赏,就开始准备和亲之事。可谁去跟北狄国谈判,这个人选一直没定下来,还没打听清楚北狄国是不是有讲和的意思,和亲公主都定下了,朝廷这一条腿走路也太快了。
沈荣华听端宁公主说了北疆战线的形势及朝廷的局势,拧紧眉头长叹,“若北狄没有讲和的意思,只是暂时修整,说不定很快就要再次了起攻击,朝廷连和亲公主都准备好了,那岂不是要贻笑大方?皇上和内阁就没考虑这些?”
“现在是敏感时期,你千万别多嘴,有几个御史言官谈论这个话题,全被抓进大牢了。妄议朝政就算不掉脑袋,等再出来,官职肯定是保不住了。”端宁公主叹了口气,又说:“不知是谁跟皇上说我支持谨亲王和裕郡王,现在皇上都不让我进宫了。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和沈贤妃站到一边了,现在关系可好了。我看到她们就恶心,不让我进宫也好,做了亡国公主,我就跟沐川槿混去。”
“你突然离府出走,回来也没给皇上和太后娘娘一个交待?”
“他们现在顾不上管我了,我就是永远不回来,也没人管了。”端宁公主语气里充满浓浓的哀伤,想到朝廷目前的状况,她不由悲由心生,竟然饮泣出声。
沈荣华劝慰了她几句,就把仁和帝写密信派杀手杀害林阁老的事以很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