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归来【结局下】(1 / 4)
疫苗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选育毒株, 而楚瑟最先得到的两件毒株样本, 正是来自于那一对姐妹花。
当詹姆斯带着样本来的时候,眼中满是泪花:“凯特,剩下来的就交给你了。我希望,悲剧可以到此为止。”
楚瑟庄重地接过了毒株,她向教授保证:“我们会竭尽所能, 尽快开发出疫苗的。”
研究团队就从这两件毒株开始,着手研究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不得不说, 研究的过程是很辛苦的。每个研究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 都需要穿上三层防护服, 戴上眼镜和两层特殊口罩。连领口、袖口、裤脚的带子都要缠三圈, 一圈都不能少。他们就在这样的低气压的环境里,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
期间,有不少人出现了不良反应, 甚至被抬到医院去。但是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出。
但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率先解开了病毒密码的人, 居然是来自哈佛的胸外专家楚瑟。
楚瑟在哈佛读医期间,门门功课都是A,她的传染病学也学的很好。几个传染学专家和她交流过以后, 都深深佩服楚瑟的专业水平之高超。
也是她提出利用灭活疫苗,来进行生物活体实验的——
灭活疫苗实际上就是指被杀死的病毒。将其输入人体,既不会使人染病, 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 抵御病毒入侵。
在楚瑟的研究理论支持下, 第一期动物实验开始了,两周后,实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两个月之后,香港疾病防控中心就传来了一个令世界振奋的好消息:由哈佛的布莱特教授和楚瑟医生领导的疫苗研究小组,率先攻破了Ecsa的病毒密码,找出了Ecsa病毒的传染源头,并且开发出了第一期Ecsa病毒疫苗。
这些疫苗很快就在香港当地投入了使用,他们征集到了三十名志愿者,接种了该疫苗。
——这三十名志愿者,都是感染了Ecsa以后命在旦夕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活不过几天了,所以愿意为了一线生机接种一下疫苗。
令人振奋的是,接种了疫苗的两周以后,这三十名志愿者,都奇迹般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Ecsa疫苗接种成功的消息,一下子轰动了整个世界。
报纸上、新闻上、电视台上连篇累牍地报道香港的研究成果。人们都记住了一个中国医生:楚瑟。
——就是她率先发现了传染源,提出了灭活疫苗的构成理念的。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名年仅二十八岁的年轻姑娘,居然带领团队研究出了Ecsa的疫苗。全世界超过八万五千名的感染者,都要尊称她为圣母玛利亚……”
——向来都看不起中国医学界的纽约医学报,居然这么吹嘘一个中国医生。
“在这糟糕的一年里,全世界的头等坏消息是Ecsa病毒感染了八万多人。但头等的好消息是:来自中国的凯特.楚医生以及她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Ecsa疫苗……”
——BBC将楚瑟的研究成果,放在了头版头条来报道。
“我的妻子感染了Ecsa病毒,我们都以为她没救了,她还怀着六个月的身孕……老天爷,我觉得我的天都要塌下来了……幸运的是,来自香港的疫苗救了我妻子的命,现在,她已经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我真的要好好感谢那位楚医生,她拯救了我的妻子孩子,也拯救了我的人生。”
来自墨西哥洲的准父亲José Alberto这么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墨西哥洲的能源部副部长。
很快,各种荣誉和头衔也随之而来……
哈佛大学授予楚瑟为荣誉校友,并且将她的照片挂在名人堂上。
诺贝尔奖学会将她提名为今年的医学奖候选人,三个月以后,楚瑟就以高票当选了诺贝尔。成为了继屠呦呦以后,中国第二个当选诺贝尔医学奖的医生。
还有什么荣誉市民、拉斯克医学奖、红十字奖、南丁格尔奖……都纷纷砸向了人还在香港的楚医生,就连美国总统都要颁发她什么总统宣章奖……
但是吃完了一碗面条,楚瑟还在马不停蹄地写着报告。
一些人总有个误区,认为你已经功成名就了,就可以一呼百应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楚瑟除了要向香港政府递交报告之外,还要写一份病毒的成果报给国.务.院去。等到国.务院批准以后,她才能将这个疫苗引进大陆的医院。
——这个过程起码要等四五个月,这还是在她的报告写得好,不被驳回的前提之下。
——这就是中国举国体制令人头疼的地方。
在香港医院,她只需要通过香港卫生协会的批准,就可以给病人接种疫苗。但是疫苗要通过大陆海关,真的是难于登天。即使现在,疫苗已经达成了100%的治愈率,但是批准进入大陆的手续,还是繁琐的让她有点抓狂了。
所以,如果要问轰动世界的楚医生,她现在最想干什么,大概是抓住大陆的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