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生产(1 / 3)
6月14号的时候, 最后一门有机化学也考完了。事后成绩公布, 楚瑟考得不错, 还是七门全A。于是她安心撒开摊子,开始专心养胎。
这时候,离8月15号还有两个月, 波士顿也处在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大街上行人寥寥,冰箱里的各种食物都快塞不下了。
郦伯母准备了好多的营养品,每天想方设法给孕妇补充营养, 于是楚瑟的伙食水平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连动都懒的动的孕妇,就吹着空调, 盖着棉被, 左手银耳粥, 右手鸡汤饭, 睡得不亦乐乎。
薄瑾亭的语言学校也放假了,就在一旁写他的稿子,也忙得不亦乐乎。
偶尔楚瑟会把薄瑾亭的稿子拿过来看, 问他几个名词是什么意思。然后知道了迈克尔·波特、勒妮·莫博涅等经济学大牛。
偶尔薄瑾亭会把一些稿子寄出去, 地址是某个出版社和杂志社,然后等待他们的回信。
一开始, 这些出版社的回信很少, 后来, 出版社的回复逐渐增多了起来。楚瑟一一看了看, 大多数信件是褒扬薄瑾亭很有经济学头脑的, 但是不好意思,我们对中国的竞争战略不感兴趣。还有少部分信件,是要求薄瑾亭提供他的真实姓名和单位的。
“他们肯定觉得,只有出名的经济学家的书才能出版。”
楚瑟这么判断。就好比在中国医学界,假如一个人的地位很高,是XX医院的院长,就算他写了一坨学术上的翔,也有人奔着他的名去买书的。相反的,一些没名气的新晋医生,尽管写出来的专业书质量很好,也很少有人问津。
比如……她。
“会有人慧眼识珠的,你别担心。”
薄瑾亭倒是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
“要不然,你用个外国的笔名吧,有些出版社看到是中国人写的,就会把稿子抛到一边的。”
“有道理。”薄瑾亭道:“那你给我取一个笔名?”
“安德烈。”
“为什么叫安德烈?”
“因为——”楚瑟大言不惭道:“摩纳哥王子安德烈,长得非常非常帅。”
——嗯,也是她少女时期的春梦对象。
就这样,薄瑾亭改用笔名寄稿子,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就有一家出版社和他取得了联系。
这家华尔街财经出版社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甚至派了一名经济学专家前来拜访安德烈先生。
来之前,这名叫肯尼斯的经济学家,已经拜读了这本书《中国竞争战略》。他被里面的理论给征服了,于是专门来看看这个作者。
但是令肯尼斯感到意外的是,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居然是一名十九岁的少年。
“你好,安德烈先生,我真的没有想到,《中国竞争战略》的作者,居然真的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肯尼斯笑道:“光从名字上看,我还以为你是一个摩洛哥人。”
“这是我的妻子给我取的笔名。”
楚瑟小朋友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范儿。
“哦,您已经结婚了。”肯尼斯吃了一惊:“你们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还真够时髦的。”
薄瑾亭很淡定道:“肯尼斯先生,我们还是谈谈书吧。”
“我看了您的杰作,您把中国的竞争战略归纳为四个类型:形式竞争、品类竞争、属类竞争,还有预算竞争。并且引用了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对抗”意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新型企业竞争思想。”
肯尼斯很专注于书中的竞争战略分析。
薄瑾亭更在意的是实用性:“其实不仅是中国,华尔街也一样。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经济学问题不再是一家之谈。各国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消共涨。”
“您说的没错,我也看到了,这本书中的全局思想很有趣,那您是怎么想到的呢?”
于是他们又就全局思想谈了谈。
听完了薄瑾亭的讲述,肯尼斯才叹服了,这哪里是个天才,简直是个百年一出的经济学奇才!
他这才正襟危坐道:“先生,华尔街经济出版社委托我对您的稿子进行修缮,现在我可以断言,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地方。您对于中国的市场分析十分到位——尤其是现在,您知道的,在中国日益影响华尔街经济的背景下,这本书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谢谢您的夸奖。”
“你们中国人喜欢谦虚,但我说的并不谦虚,这么说吧:这本书值得上百万美金的稿酬。”
“一百万。”薄瑾亭道。
“一百万美金会不会太少了?”
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世界里面,一本经济学著作享有很大的版权利润。
“我对稿酬的多少并不在乎,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第一次出版可以达到五万册的出版量,另外在华尔街日报上进行评价和宣传”。
“那您是想要利用这本书打响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