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高杆黑糯米酒(6 / 9)
的花样多些。
农场也有酒,不过一般是米酒,果子酒,还有黑糯米酒。其中,陈白羽最喜欢黑糯米酒。
黑糯米酒能养气补血,很适合女人饮。
黑糯米酒用的不是一般的黑糯米,而是那种高杆的的黑糯米。高杆黑糯米差不多有两米高,不仅需要好田,还是要靠近泉水的田。
即使这样,也不一定会有收获。因为太高,很容易就被风吹倒,特别是台风季的时候,需要用竹片一层一层的固定。
即使这样用心收获也不高,亩产会比一般的稻谷少一半左右。
所以愿意种植的人家很少,一般都是种一般的黑糯米,不像高杆那样需要精心呵护。
高杆黑糯米煮的糖水也好喝,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阿婆就会煮一些黑糯米糖水给陈白羽兄妹几个解馋。
阿公每年都会种一些,不多,就五分田左右,用来煮糖水或者过年的时候泡酒。
高杆黑糯米泡出来的酒,颜色和红酒一样,很漂亮,口感却不同。高杆黑糯米的口感是甘中带辣,辣中带甜。
甘,是甘草那样回味深远的甘。
辣,则是一般米酒的辣,和辣椒的辣不同。
甜,则是水果的甜,淡淡的,清清的。
一口下去,回味无穷,各种滋味从口到心头。
在2000年后,这样的高杆黑糯米酒就很少见了。因为肆意的使用各种农药,破坏了农田的质量,很多地方都种不出质量好的高杆黑糯米了。
陈白羽记得小时候站在高杆黑糯米前,感觉好高好感。然后一串串稀稀疏疏的黑糯米垂吊着,很漂亮。虽然说是黑糯米,但外壳的颜色并不是黑色的,而是深深的紫红色。
脱掉外壳,里面的米也是深紫红色的。
高杆黑糯米不能用脱壳机去壳,还用人工。用一个圆圆的竹筒,轻轻在黑糯米上碾,轻轻地,不能把米给碾碎了。
小时候,陈白羽很喜欢看阿婆做这一步工作。她常常会站在旁边,朝着簸箕里的被碾得半开的黑糯米鼓起腮,用力吹。
呼呼的,看着紫红色的壳被吹出来。
阿婆会在一旁鼓励,“用力吹。”
有时候,陈白羽会不小心的把口水给喷出来,落在黑糯米上,然后假装阿婆没有发现偷偷的在簸箕里乱拨,把沾了口水的混合隐藏。
每次,阿婆都会笑盈盈的看着她。
然后她又骨气腮用力吹谷壳。
“七叔,我给你带红酒。听说外面的人都喜欢和红酒,葡萄红酒。”
“哈哈。好。我等着。”七叔哈哈的爽朗大笑,然后让陈白羽三姐妹小心些,遇到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就不要怕事,大唐农场的人不是好欺负的。
到东莞的时候已经是凌晨,阿爸在街口等着。
“阿爸。”陈白羽高高兴兴的扑上去,双手抱着阿爸的脖子,“阿爸,我可想你。超级超级想。”
“阿爸,我要赚圈圈。”
“小五,让阿爸过来搬行李。”
真是的。
刚下车就扑过去。
二姐无奈的摇摇头。有时候,二姐真不明白陈小五是怎么做到的,又亲有抱,看着就难为情的。
也不知道从哪里学到的这些轻浮动作。
要是让阿祖看到肯定又要说她。
用阿祖的话说就是屡教不改。每次都是认错态度良好,转眼就忘记了。教得小胖子现在也喜欢亲亲,还说什么我喜欢你,我爱你之类羞死人的话。
每次阿祖说不能说轻浮的话,但陈小五和小胖子就是一边认错一边继续犯。
三姐看着倒是有些羡慕,她也想像陈小五那样和爸妈亲近,但每次都觉得不好意思。她做不到陈小五的厚面皮,也做到陈小五的大胆。
但她是羡慕的。
三姐在努力的往陈小五的方向靠拢。就好像阿妈说的,不聪明不要紧,看着别人怎么做然后学习。
兄妹几个,陈小五最活泼,和家里的关系也最好。
阿祖也说,女孩子应该活泼些的。
活泼的孩子会有更多人喜欢。
三姐妹从家里带来了两蛇皮袋红薯,然后还有一袋菜干,两袋荔枝和龙眼。
阿爸把两袋红薯扛在肩膀上,“走。回家去。”
陈白羽提着龙眼走在阿爸旁边,和阿爸说起学校的趣事。说她参加了市里的朗诵比赛,拿到的第三名,然后还有她被老师夸赞。
二姐看了陈小五一眼,有些哭笑不得,就连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她回答得好的小事都能说得兴致勃勃,也只有陈小五了。
“阿爸,你不知道。数学老师叫了我,还有另外三个数学比较好的同学上黑板做题。他们三个同学的步骤和答案一样,只有我的不同。”陈白羽皱了皱小鼻子,“阿爸,你说谁的答案对?”
阿爸老实说,“我不懂。不知道。”
陈白羽幽怨了。
阿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