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百褶裙(2 / 8)
些远,要走差不多三个小时,所以哥哥姐姐都不想去。
陈白羽只能自告奋勇的陪着阿婆走一趟。
当然,还有小胖子这个喜欢粘着陈白羽的小屁孩,也哭着闹着要去。不过,因为外祖家太远,小胖子太胖,所以只能无情的拒绝他的好意。
为此,小胖子扁着嘴盯着陈白羽好一会,才去找阿祖告状:姐姐欺负我。
外祖在莲花镇,骑单车要绕很远的一段路,可能还没有走路快。所以,阿婆带着陈白羽走路去。
阿婆提着菜篮子,里面装了一块猪肉,半边鸡,还有一包冰糖片,还有一包陈白羽准备的牛奶糖。
先从大唐农场到宝阳镇,然后渡过一条河,翻过三座山,然后还有一片田才能到莲花镇。
他们要渡过的这条河叫凌江,是从广西流入的。
水流不急,但河面挺大的。
有一条小小的木板桥,大概4a纸大的木板用铁钉连接起来,下面是一根根竖起的木桩固定。桥很高,走在上面的时候会有一种晃动的错觉。
特别是风吹来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要被吹掉下河。
刚开始走的时候会害怕得哭起来,但走多了也就习惯了。因为这条桥就在宝阳镇的旁边,对面山的一些人家会在虚日的时候挑东西过来卖。
每次看到有人挑着担子从桥上走过,陈白羽都会双腿发软,然后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陈白羽过这条桥从来都是用爬的。
这条桥,只容一个人通过。
陈白羽和阿婆站在这边的桥头等着对岸的人过来。
一个中年妇女挑着两个箩筐,箩筐里坐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紧紧的抓着箩筐的边缘,被摇摇晃晃的挑了过来。
然后是一个小男孩,认认真真的过桥。
对比一下年龄,陈白羽有些汗颜,她连几岁的小屁孩都不如。
“走。小五,我们过桥。”阿婆让陈白羽走在前面,“不要往下看就不怕了。”
陈白羽摇摇头,让阿婆先走,她爬的速度有些慢。
阿婆看了她一眼,然后走在前面。
陈白羽深呼吸一口气,看了一眼下面的流水,慢慢蹲下来,双手撑地,撅着屁股慢慢的爬上桥。
小心翼翼,总感觉桥有些晃。
陈白羽吞吞口水,告诉自己不要怕,不要怕。
怎么可能不怕?
怕自己掉下去,怕这条桥突然断掉。
这条桥好像是在98年大洪水的时候被冲断。从那以后,大家也没有再修桥,有附近村的人修了竹排接送大家过河。
收费,一次一角两角的。
其实,竹排陈白羽也怕。
别人在竹排上一般是站着,而她是蹲着。如果不是坐着会打湿屁股,她肯定是要坐着的。
终于爬到了桥中央,陈白羽轻轻的呼出一口气,偷偷看了一眼下面流淌着的河水,好高,感觉心跳加速。
“小女娃,别停下,赶紧的。”身后有人在催。
现在过年,正是走亲戚的时候,这条桥也是人来人往。
陈白羽撇撇嘴,难怪会觉得有些晃,原来是走的人多了。
慢慢爬。
身后的大爷在笑话陈白羽胆子小。
陈白羽回过头瞪一眼,大爷哈哈大笑。
阿婆已经过河了,在对岸的桥头等着。
对岸有不少需要过河的人也在等着,甚至有人在喊,“小女娃,别怕。大胆爬。”
陈白羽心想,她本来是不怕的,被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催促就怕了。
冷静下心来,小心翼翼的爬着。
慢慢的,不能心急。
“小女娃,这样小的桥,走比爬容易。”
陈白羽没有理会身后人的话,爬呀爬,终于要到桥头了。
“怕什么。”阿婆有些好笑的看着陈白羽,用布巾擦擦她的手,继续走。
“大妹子,这是你家孩子?”身后挑着担子的大爷笑着和阿婆打招呼,“你家孩子娇气。”
在这个时代,娇气还真不是什么赞扬的词,相反,很贬义。
阿婆也不知道听出来没有,笑呵呵的说,“是。我孙女。从小就会读书,读书的孩子都娇气。”
“大妹子,你好福气。这孩子一看就是有大福气的。”大爷打量了陈白羽一眼,还真不像乡下孩子。
“大妹子,教育得好。”
“哈哈。她阿祖教的。”
阿婆和大爷一边走一边说,就连家里有几头猪,几只鸡都说了。幸好,这个时代的人都朴实,没有太多的坏心眼。
大爷是去前面村探望战友的,他的战友一家就剩下一个,而且还带着残疾。他不放心,趁着过年家里杀猪,过来看看,给战友送些吃的。
“日子越来越好了。可惜,很多人都看不到。”大爷有些感慨。
“大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