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9月3日。(1 / 1)
陈白羽初中开学的第三天,也是抗战胜利的纪念日,学校播放了一整天的《国歌》,然后老师没有上课,给大家讲述抗战历史,讲述那些艰难的岁月。
校长还请来了老兵,全校所有的学生分班坐在操场上,听老兵‘讲故事’。老兵用沙哑沉重的声音很直白的描述战场的艰难和血腥。
说起因为抗战牺牲的战友,老兵泣不成声。
他们现在的和平幸福日子,是很多很多人用血和命换来的,理应珍惜。
陈白羽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隔壁班女同学已经泪流满面,不少同学都红了眼眶。满眼,满心的感激。
现在的他们还很感性,还记得那些‘最可爱’的人的牺牲。
还在感动,在感激。
但随着时间,慢慢的,大家会忘记那些鲜血,忘记那些牺牲了只存在于烈士墓碑上的名字。
上辈子,陈白羽曾经不止一次的看到过关于老兵老无所依的新闻。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了所能付出的一切,伤了身,残了腿,最后却住不起房,治不起病,甚至只能无声无息的老死而无人知。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陈白羽就会务比的悲愤和难过。但是,她又是有什么资格悲愤?因为平时的话,她也会忘记那些曾经付出了一切的可爱的人。如果要捐款的话,她也会问一句:能落实到需要的人身上么?
她不知道,所以她往往会选择不捐。
然后在看到那些新闻的时候,又假装自己‘很正义’的理直气壮的去骂那些人。
骂谁?
质问谁?
谁让老兵老无所依?
是谁忘记了为和平生活付出了一切的老兵?
不知什么时候起,曾经的‘最可爱’的人变成了‘臭当兵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大家在说起兵哥哥的时候少了一分敬意,多了几分轻视。
台上的老兵还在直白的表述着曾经的艰难,说起那些倒下的战友们......
老兵讲述后,校长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过去,不畏将来,展望未来,成为一个能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的接班人。
大家要学习老兵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那些为了‘让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好生活’而牺牲的兵哥哥们。
晚上,宿舍门都睡着后,陈白羽从小木箱里掏出一个日记本,一支笔。
听了老兵的讲述,陈白羽心情有些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