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舍友(6 / 9)
li jian guo虽然不算精明,但求生欲的直觉告诉他,绝对不能得罪陈白羽,即使她还是个小屁孩。就像他爸说的,人家红孩子不也是小屁孩?人家不也照样抓唐僧,差点吃了唐僧肉?
“现在需要的鸡鸭越来越多,大唐农场的供应没有问题吧?”li jian guo已经把他们的‘天下之大鸡’开到了周边市,十多家分店,多的时候每天能销售五百多只鸡鸭。
担心大唐农场供不应求。
更担心,有人会因为利益而大规模圈养。
他们的生意好,鸡鸭原料品质是很大的一个要素。在果园散养的鸡的肉质,绝对不是圈养能比的。
“没问题。”大唐农场现在家家户户都养鸡养鸭。橄榄园,青梅园,橡胶园里到处都是鸡的影子。
桑基鱼塘的鸭也不少。
就目前看,供应足够。
陈白羽已经一再叮嘱炳堂叔,千万不能为了赚钱而圈养,影响了品质,得不偿失。
炳堂叔也一再的跟村里的人要求,散养,散养,必须散养。如果说炳堂叔可能会被人忽悠,但有阿雁在,陈白羽半点不担心。
“对了。我有个亲戚想要买地胆头。”li jian guo的一个亲戚在省府开了家饭馆,主要卖烧腊。吃多了烧腊就上火,所以想要像他们‘天下大鸡’这样增加一个例汤,清热去湿气。
乡下的地胆头老鸭汤就是最好的选择。
地胆头不仅清热祛湿,还去头风。
‘天下大鸡’的免费例汤不是地胆头老鸭汤就是生熟地鸡汤,再加上罗汉果金银花茶,妥妥的养生套餐。
“可以啊。你们去收购鸡鸭的时候,直接向村民收购就好了。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陈白羽撇里li jian guo一眼,这点小事也需要问她?
li jian guo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毕竟,用地胆头老鸭汤充当例汤,是我们店先做起的。”
陈白羽两眼望天,“随意吧。”
地胆头老鸭汤是农村常见的汤之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对了。瀑布附近草地上的地胆头最好。”陈白羽家就喜欢用瀑布附近的地胆头煮汤,觉得味道更清甜。
“免费的例汤,谁在意清甜不清甜?”li jian guo摆摆手,不太在意。例汤再怎么好,也不可能有砂锅老火靓汤的味道。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明天就开学了,陈白羽准备回校。
走出‘天下大鸡’的时候,站在门口抬头看向招牌,红色的底金黄的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即使几年过去,招牌依然耀眼。
li jian guo每次看招牌的时候都忍不住的嘴角抽抽,不是因为招牌不好,而是想起了陈白羽当初要用‘天下大鸡’时候的解释。
把鸡拔光毛,涂上润滑油,拿出来展览——滑天下之大稽。
因为香油鸡是他们店的招牌菜,而香油鸡又称滑鸡。所以,他们大言不惭的用了‘天下大鸡’作为店名。
li jian guo想要送陈白羽回校,被拒绝了。
陈白羽一个人走在回校的路上,想了想,给自己买了一袋奶粉。她现在还小,正是发育的好时候,需要补充营养。
希望这辈子的她能比上辈子高。
上辈子的她,因为从小身体不好,而且家里穷营养一直跟不上,所以身高不足。不到155的身高是她上辈子最大的痛。
特别是想起高考体检卡上的‘身高不住,专业受限’几个字,就恨不得12cm的高跟鞋能长在脚上。
每次她难过自己身高不足的时候,阿妈就安慰她:广东女孩普遍偏矮。
陈白羽看了一眼地上的影子,叹口气。
哎。
也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长高一点点。
也不需要太高,能有165她就很高兴了。
也不知道做梦能不能有。
陈白羽回到宿舍,大部分舍友都在,正在三五成群的说说笑笑。说说自己曾经的小学,说说自己知道的趣事八卦。
看到陈白羽回来,杨静冷哼一声,高傲的好像看地上的牛屎一样恶心的撇了陈白羽一眼,“乡下妹”。
陈白羽当她透明的,懒得理会。
正在和杨静说话的同学眼观鼻鼻观心的都没有说话,其实各有思量。曾经和杨静同一个小学的同学,对杨静的性格脾气多少有所了解。
杨静这人仗着自己的局长爸,骄傲任性,还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公主,看谁都一副‘平民百姓没资格和我说话’的嘴脸。
因为杨静爸是从农村出来的,家里不少的乡下亲戚,所以杨静最讨厌的就是乡下人。杨静口中的‘乡下人’不是名字,而是形容词,是脏,臭,恶心,贪图小便宜,没有教养等等的概括词。
陈白羽不管杨静,用锁匙打开床尾的小木箱。
现在的宿舍还没有柜子,都是从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