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万事俱备(3 / 5)
懂事儿了!
等到杨婶儿带着三妞儿上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屋子的半大孩子们忙的热火朝天的景象,她的鼻子莫名的有些泛酸,并不是替这些孩子难过,而是觉得感动和欣慰。人穷不要紧,但要不怕穷,踏实肯干才是。这屋里的几个孩子,再苦再难都没见他们吭过声儿,如今竟然也能挣钱了,还是不少钱!虽说是搭了那白叔的福,可若不是他们本身就是群争气的,那白叔哪里会这么的帮衬着?换了老赵家的那几个来试试!
大家伙儿都在忙着,还真没人发现门口的杨婶儿和三妞儿,最后还是赵苗苗瞧见了,奶声奶气地叫了声:“婶儿,三儿姐姐。”这小丫头说话还不是太利索,三妞儿几个字总说不清白,最后就自己精简成三儿了,对此,三妞儿倒是觉得没什么,方怡一回听的时候,差点儿没喷出来,幸亏喊的不是小三儿姐姐!
杨婶儿走进屋,小心翼翼地把背上的竹篓放下来,里面堆了不少枯草,白嫩嫩的鸡蛋就放在这些枯草中,别提多可爱了。
方怡暗自佩服杨婶儿的行动力,问道:“婶儿,这些是多少个?”
“我只走了四家儿,加上我自家的,有两百多个了,我想着你们明儿还要大老远带去城里,所以给你们多垫了些草,生的撞破了。也不知道你总共要多少,所以就先送来了,要不够我再去别家儿。”
这一问倒是把方怡给问住了,她也估不准儿一天能卖多少,按照今儿卖青艾的架势来看,应该能卖上一两百个,大不了先少煮一点,生意不好就直接卖生鸡蛋。于是正要开口,却听赵立夏道:“婶儿,要是还有平日走得近的人家那就再收点儿,不卖熟的卖生的也是能赚些钱的。”
一听到能赚钱,杨婶儿立刻道:“能赚钱当然要再收些!把你们家的竹篓再给我两个。”
这说话的功夫,赵立秋已经跑去后院儿拿了两个竹篓来,杨婶儿背起竹篓,又看了眼还乱着的院子,带着三妞儿离开了。过了一会儿,院门被敲了两下,一个跟赵立秋差不多大的孩子探进头来:“立夏哥,我娘让我过来帮忙。”来的正是杨婶儿的儿子小虎,赵立夏一面感慨杨婶儿的细心,一面招手让小虎进来。
这一忙就直忙到天黑,杨婶儿总共收了七百六十五个鸡蛋,才花了580文钱,这一下子就节约了185文钱,能买快十来斤肉呢!方怡数了600文钱给杨婶儿,结果立刻就被退了20文钱回来,还连带一顿数落,方怡一脸知错的神情老老实实收回了那20文钱。
说起来这数量真有点儿超乎方怡的预算,问了杨婶儿才知道原来是大家伙儿都攒着准备这两天去换些过节的东西。这附近的村子时常会有一些集会,大家缺些什么都能在集会里换到或是买到,这集会是轮流在几个大点儿的村里举行,今年轮到隔壁的杨家村儿了,所以方怡一直没听说。
等到院子里都收拾妥当了,杨婶儿这才带着两个孩子离开,等他们走远了,赵立冬瞅着屋里一筐筐的鸡蛋,顿时有点儿发愁:“这么多的鸡蛋要是卖不完怎么办?”
赵立秋一本正经地逗他:“卖不完咱们分了吃。”
没成想居然还真唬住了几个小的,连方辰都忍不住皱起眉毛,一脸纠结:“那不是会撑坏肚子?”
赵立夏笑着捏了捏方辰鼓起来的脸颊:“不会的,这些全部都能卖掉。”
这下子,赵立年又陷入了另一种纠结:“全卖掉吗?那我们不是没的吃了?”
赵苗苗也搂着方怡的脖子撒娇:“姐姐,鸡蛋好吃。”
方怡被这一屋子可爱的小正太给逗乐了:“不会都卖掉的!咱们只带七百五十个去,留十五个咱们自己吃。”
“哦哦哦!”
最后,众人被方怡赶去洗了个澡,怀着对明天美好的期盼睡觉去了。
……
二天天还没亮方怡就醒了,她昨晚基本上没怎么睡好,一直在琢磨着该怎么把这艾糍做出特色来,口味方面是没什么大的改进了,毕竟她的制作方式是从现代学来的,那可是经历了好多年的优胜劣汰,既然这么多年还是那个口味,那就说明这艾糍还这就只能是那个味儿了。
不过,现代的那些高端食品从来都不仅仅是由口感决定价格的,同时还取决于包装!同样的食品,你用街边卖包子的方式和用卖进口巧克力的方式来处理,那价格可不是一两倍那么简单,就是一二十倍都不是神话。只不过,这古代能包装的法子还真不多!现代的那些完全用不上啊!
不过这些念头在方怡起床之后就都按捺下去了,还是先做好艾糍看能不能走高端路线再说吧。
照例是几个大的醒得早,不声不响地把鸡蛋先搬到马车里,然后再在上面堆一些艾草,剩下的都给绑到马车后面,至于那一大堆的粽叶就全部固定在了马车顶上,远远看去,这车子一片绿莹莹的。等把所有的东西都搬上了马车,方怡暗自惊叹,这看着不太大的车子还真能装啊!
几个小的昨晚太兴奋,这会儿还迷迷糊糊的,方怡也没叫醒他们,直接烙了几张饼子准备回头路上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