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结局(五)(2 / 3)
族内各个酋长对部族的威信会渐渐下降,这是好事儿,朝廷必须顺水推舟让这个趋势进一步形成。但不要操之过急。
特别是移民,对治理辽东十分重要,然而因为部族制度,就会产生冲突。因此先前的迁民必须安置于各个城池边上,拱卫城市安全,它们是东北经济商业发展的纽带,也是治理、城防的中心,然后再安置于荒芜区域,以减少迁民与各族的不必要冲突。当有一天,移民汉户成为主流,各族族长威信进一步下降,那样东北才能成为真正的宋朝领土。
宋九未说时间,尽管这一年东北又是大丰收,而且又有大捷,然而国内也是大丰收,因此移民数量仍然只有两三千户,少得可怜。
交待完了,宋九才说大家最关注的事,臣老了,恳请陛下准臣致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旦微微叹息。
有几个大臣抬起头,用不耻的眼神看着王旦,这句话的背后就是王旦也同意宋九致仕。但宋九不致仕,能行吗?王钦若道:“陛下,以宋公之功劳,是可以封郡王了。”
他在背后搞了许多小动作。
然而宋九下去了,没有必要再搞了。这句话倒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宋九功劳太大了,就象一座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包括赵恒都隐隐被宋九的功劳压住了。他这一退,无形中许多人松了一口气。
那何必还要与宋九结仇呢?
……
“不要怕花钱,这件事若成功了,意义非同小可,缺钱可以写信给我,我会支持你们的钱帛。”宋九说道。
几十个百姓站在边上静静聆听。
它就是药材。
长白山出产就是人参鹿茸,可是采参客太苦了。
因此宋九自前年起就拿出一些钱帛出来,在东北设立了几个试验点,尝试着人工种植芝草,人参以及其他药材,甚至驯养梅花鹿。
对中医宋九看法十分公正,不能将它神话,它的缺陷仍有很多,但不能一味小视,有的病用中药还是很管用的。在西医技术未发展之前,中医还是国家医疗手段的主流。
然而这时候几乎所有中药都是从山上采来的,没有药材种植,因此药材很贵。药材贵了,百姓就无法看病,所以各种神仙鬼怪管用着,看不起病,只好请神仙来帮助了。
宋九组织了一些百姓,给他们钱帛,甚至还雇来几十个书院的学子,让他们指导着百姓种植驯养,一旦成功,不仅是又创造了一条致富之路,同时也会让更多百姓看得起病。
这个时间也漫长。
高丽战事结束,宋九最后一次视察东北各地。但这一回不那么赶了,带着玉苹与潘怜儿她们且走且看,权当是一路旅游的,但这也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在东北旅游了。
今天来到长白山下,这里有一块药园子,宋九看后说的这句话。
看完了,宋九又到了长白里深处,看望各族百姓,渐渐抵达白池。
“好美丽的湖啊。”大双叫了起来。
它就象一块宝石一样。
宋九内心也感到欣慰,至少这块长白山的明珠,完全是宋朝的疆土……这也是自己功劳啊。
不过呆的时间不长,秋天渐深,估计朝廷旨书也快到了幽州,于是宋九返回幽州。
不出他所料,果然是张齐贤来接任。而且还带来一道诏书,正式将幽州路划分为两路,一为幽州路,二为长春路,不过后者首府却在沈州。还有虽划成两路,不过为了便于治理,让张齐贤仍兼带着两路军政财权。只是出忽宋九意料的,朝廷居然将寇准调到云州地区。
宋九听到后哈哈大乐。
不知道寇准在云州是高兴呢,还是郁闷呢。
然而有寇准在,云中路这几年还会继续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国,国家不能以那一时期难易来区分,只要松懈了,国家危机马上就有了。不过因为两路是辽国疆域,最难的肯定还是前几年。
若是寇准与张齐贤再呆上三四年,那么北方就会打下很好的底子。
至此,宋九再无牵挂。
“宋公,没想到你这么就退了啊。”张齐贤叹道。说起来宋九比张齐贤还小三岁呢。
“满足了,至少在我主导下,灭了三个国家。”
张齐贤哈哈一乐。
他以为宋九说的是高丽、交趾与辽国。交趾有些勉强了,高丽确实是灭了,现在的新罗与高丽可是两姓主人。辽国那更要算是灭了。
实际宋九说三个国家,可不包括高丽与交趾,一个是西夏,一个可能是金国。高丽与交趾不说没有灭掉,就是灭掉了,在宋九眼中能算上真正的国家么?
至此,宋朝才能勉强称为真正的大宋,或者是大宋帝国,疆域从史上的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到如今的近五百万平方公里,如果包括羁縻区,那么同样也超过了一千万平方公里,还有许多问题,如河西走廊,如大理,如交趾,特别是交趾不灭的话,可能以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