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爱如禅 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 > 内容介绍 (3)

内容介绍 (3)(10 / 11)

往返的人更不多见。

这期间,苏曼殊挥金如土,他曾写信给郑桐荪说过:“居沪半月,已费去数百金。”很快他又成了一贫如洗的人。玉粒金莼的生活,或是白水一样的日子,对于苏曼殊来说似乎没有太多的区别。数十年的风雨,他的心早已可以承受世间的一切苦难,荣或辱,悲或喜,离或合,只是一个标志,一种情绪,一段过程。他可以接受命运的宰割,却不会吭声喊疼。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被沉溺在红尘的泥淖里;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是那么遗世独立。

六月,苏曼殊去了苏州,居住在郑桐荪之兄郑咏春家,与郑桐荪、沈燕谋同编《汉英辞典》、《英汉辞典》。也就是在这座江南水乡,姑苏台畔,吴王宫里,苏曼殊诗兴大增,写下了着名的《吴门十一首》。他访遍了这座城的名胜古迹,踏着先人的步履,拾捡着历史的碎片,重温一场又一场的姑苏旧梦。多少次,独自漫步在青石小巷,期待遇见一位结着丁香愁怨的姑娘。多少次,乘一叶小舟顺江而下,来到枫桥,只为听一夜寒山的钟声。多少次,在明月的楼台,吹一曲呜咽苍凉的箫音。

碧海云峰百万重,中原何处托孤踪?

春泥细雨吴趋地,又听寒山夜半钟。

姑苏台畔夕阳斜,宝马金鞍翡翠车。

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水驿山城尽可哀,梦中衰草凤凰台。

春色总怜歌舞地,万花撩乱为谁开?

年华风柳共飘萧,酒醒天涯问六朝。

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

碧城烟树小彤楼,杨柳东风系客舟。

故国已随春日尽,鹧鸪声急使人愁。

离开苏州的时候已是秋天,一个耐人寻味的季节,也是送别的季节。依依古道,长亭芳草,无数离人折柳送别,唱尽阳关三叠,转过一程又一程山水,无论多么不舍,终究还是要离散。没有谁可以保证,这一次离别,再聚又会是何时,甚至许多的离别将会是漫长的一生。佛叫我们要懂得惜缘,无论是善缘还是孽缘都要好自珍惜。

苏曼殊回到上海,又重新过上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风流生活。他整日流连于烟花之地,饮酒作乐、肆意狂欢。他写诗,让歌女谱曲,在夜晚弹奏高歌。许多人眼中,苏曼殊就是个花和尚,贪吃,爱美人,沉迷在酒色中,早已把禅佛抛在脑后。这段时间,他唯一的成就就是,《燕子龛随笔》发表于《生活日报》、《华侨杂志》,撰文《燕影剧谈》,发表于《生活日报》。

这样快意寻欢的日子没过多久,苏曼殊就病了,因为饮食过度患上了肠疾。医生嘱咐他需要好好静养一段,迫于无奈,苏曼殊离开了灯红酒绿的上海,远赴日本。也许只有横滨那个小城才可以让他静心休憩,那里有温暖的巢穴,给得起他想要的安稳和清宁。毕竟是离别,毕竟有感伤,临行前,他作诗一首,聊寄心怀。

东行别仲兄

江城如画一倾杯,乍合仍离倍可哀。

此去孤舟明月夜,排云谁与望楼台。

断鸿孤雁,此次重山万里,碧水无涯,没有层云暮雪,也没有大浪淘沙。他是那么孤独,走过人间三十载春秋,当年携手红尘的人都失散于洪流乱烟中。其实,谁的人生不是如此,走到最后,剩下的就只是自己。

??22.因果

生活不可以讨价还价,命运无论公与不公,我们都要承受。前世种因,才会有今生的果报。

一个失散多年的朋友,偶然重逢还能喊得出你的名字,你一定会以为自己是他惦记的人。其实这世间芸芸众生虽然不胜枚举,但无非一个你,无非一个我,无非一个他。所以记得和忘记都似乎不重要,指不定哪一天就在某个路口相逢。所谓相见不如怀念,怀念又不如相忘。到最后,我们都要回归湖河沧海、幽谷深山,和尘土为邻,与草木为伴。

所以,一个人行走天涯虽然孤单,但是一路上可以邂逅许多意想不到的风景,甚至收获些被光阴不经意抖落的传奇故事。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背着行囊四处远游,那是因为红尘疲惫,而自然风光的美丽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我们不过是想在旅程的路上能够与一些风情擦肩,与一些灵魂牵手,又和一些时光告别。

都说日本的樱花美丽绝伦,举世无双。多少人慕着樱花之名,带着天南地北的尘土,匆匆赶往那个遥远的岛国,期待和樱花结一段情缘。他们来的时候,并不知道在这陌生的国度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是悲是喜,是福是祸。人生本来就是历险,前方的路被烟雾阻挡,我们看不清方向,却依旧要做到风雨兼程。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中度过,那些端坐在蒲团的高僧看似清静无为,实则也是在禅寂的岁月里抵达一种忘我的高度,脱离人世苦海,远离颠倒梦想,最终达到坐化涅盘的境界。

这些来看樱花的人不知道,日本的雪花同样有着摄人心魄的魅力。苏曼殊到日本养病的时候,又遇雪花飞舞的时节。这个岛国被冰雪覆盖,也遮掩了它曾经有过的沧桑,只留给世间一片清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