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1 / 2)
在贡院开考时,在安平侯府的嫣然起来,坐下,坐下,起来,坐卧不安的样子煞是有趣。柔娘看不过眼嫣然快把珠帘扯碎了,说道:“妞妞,给我倒一杯茶水。”
柔娘又说了一遍之后,嫣然魂不守舍的走到圆桌前,拿起茶壶倒茶水,不知不觉的茶杯满了,茶水溢出来,“嫣然。”柔娘夺过女儿手中的茶壶“烫到没?”
嫣然回过神,歉意愧疚地说:“我让娘担心了。”
柔娘用丝绢擦拭嫣然手背上的茶水,“你得学会相信他,既然你认准了他。我同老爷晓得他是个情深意重的,不想再拦着你们,但嫣然你这副样子是不成的。”
柔娘牵着她的手坐在临窗的大炕上,“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娘如今也放心你,你家去汝阳王府并不单单是你表哥的妻子,你为世子妃,将来是汝阳王妃,身上担着重任。”
“娘,我知道的。”嫣然点头“我···我只是不知道表哥在贡院里的状况,不晓得他能不能···”
这也是改变表哥命运的一次科举会试,嫣然如何能不紧张,虽然她在心里一边又一边的安慰自己,表哥一定能高中,一定会名扬天下。可就是无法全然放心,前世的经历让嫣然明白,大姨母安排得再好,如果不谨慎他们也可能会优势丧尽。靠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明明同记忆中已经大不一样了,嫣然比表哥还紧张,一直记得表哥郁郁不欢的样子。
表哥曾今很羡慕的看着肆意张扬的赵睿钰,柔娘看到女儿低垂着上卷的睫毛不安的轻颤,“当年汝阳王领兵出征时,老爷也是同行副将。我同你大姨母送夫上疆场,谁也说不好他们能不能平安返京,他们走后,大姨母操持王府,那是有多少人冷嘲热风?你大姨母都挺过来了,侍奉如太妃,她没有一时不惦记着汝阳王,唯有在夜深人静时候,她才会表露出来,白天人前,她又是稳重自信的汝阳王妃,后来她晕倒了,才知道怀了你表哥,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
“嗯。”
“你表哥的性情随了你大姨母,喜欢上便会把一切乃至性命心悦人的手中,汝阳王最后辜负了你大姨母。”柔娘轻轻抚摸嫣然的额头,拨动她额前的刘海,“我的女儿不是负心薄情的汝阳王,你大姨母当时是担心他的,也是相信他会凯旋的。你在围场时都知道不去寻你表哥,如今他在科场考试,虽然受点苦,但却性命无忧,你太担心他了。”
嫣然无法对柔娘言明“您呢?是不是也担心父亲?”
柔娘笑道“如何不担心他?当年你大姨母有孕吗,而你父亲出征后,你祖母便病重,她就是想在阖眼前再看看你父亲,可我深知你父亲的志向,错过了这次征战,不知何时才有机会出征,我费尽心思的照顾你祖母,安抚她说老爷快回了,消息已经送出去了,我下令封住了府里所有人的嘴,让你祖母能够撑到你父亲回京。”
“祖母还是没等到?父亲没怪过您?”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一点老爷看得比我明白。”
嫣然扶着柔娘靠进垫子里,“老爷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始终是个遗憾。但让他们母子没见面的责任都有我全部承担了,当年你祖母经常刁难我,从你父亲出征后,我可以说没有一天太平日子,天不亮就侍奉你祖母,一站就站一天,直到她歇息了,我才能回屋子里。趁着她午睡的时候,我还要处理府里的事情,即使如此,我愣是没跟你父亲说过一句,只是告诉他一切都好,勿念,直到你祖母在弥留之际,我跪在你祖母面前承认没给老爷送消息,你祖母对我说,她早就知道了。”
柔娘将手腕处的镯子褪下来,佩戴了这么多年,碧绿的手镯一样是清澈水润的。盈盈的光亮不耀眼,让行家一打眼便知道此手镯非凡品,可谓千金难求。
“这是你祖母病逝之前给我的,是李家的传家之宝,你祖母想念儿子,但她最后想明白了,老爷只能忠在前,孝在后,我承担这份责任,老爷是不知情的,亦不会有回与不回的痛苦抉择,他在战场上便不会分心,专心迎战蛮夷即可,旁人说我市桧,不顾婆母的临终意愿,说这话的人从不明白我的心思,我也不会同她们制气,只要你父亲知我,懂我便好。”
“我虽然没做出你大姨母举世皆知的金殿明誓,但也做到了一个妻子应该做的,妞妞啊,你表哥总有一天会在疆场上走上一遭,你同我,同你大姨母,面对的都不一样。”
柔娘戳了戳嫣然的脸颊“听傻了?你有你自己的路要走。”
“父亲没怪过您,但如果是汝阳王···”
柔娘眼底闪过一丝光彩,“这就是我要同你说的您另一件事,看准人再决定如何去做,你大姨母这辈子吃亏在骄傲清深上,其实她看人要比我精准的多,但她先陷进去,身上的骄傲又不肯服软,争宠的手段不少,但她不做,也不说,换个了解他性情的人会明白她,但汝阳王···显然不是这种人,汝阳王同你父亲不一样,他不懂得如何疼人,也不懂得为妻子考量,不是把心爱的人捧在手心里,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就是情深,汝阳王没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