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1 / 2)
华国人的报复来的非常快,昨天日本人打了华国轰炸机一个埋伏,今天便被人家打了一个引蛇出洞,以空战28:3的代价败下阵来。剩余的日中岛五式飞机立即撤走,并且躲藏了起来,开始与华国飞机战玩起了捉迷藏有戏。
华国空军开始将战斗机和轰炸机混编,避免轰炸机成为日本飞机的靶子。而在战斗机面前,轰炸机上的机枪成了摆设,并没有给日本飞机带来多大的麻烦,因此空军也将战场经验向空军参谋部进行报告,我们战斗机的研发方向错误,与其强化战斗机的防护能力和战斗力,不如强化它的飞行高度速度与载弹量。
在朝鲜军司令菱刈隆的整合之下,日本朝鲜军再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气。所有人愿意相信菱刈隆,并且得到了后方军火装备的大量补给,同时一些新兵也快速地补充到各个师团之中。因旅顺之战急切,菱刈隆不得不立即出击,他与参谋计划兵分左中右三路军向华国进攻,打破华军的铁壁。
左路军由第六师团、第八师团和第二十师团组成,依旧沿着之前的路线顺着大宁江向西,抵达定州,然后兵发新义州。攻克新义州之后可以直接踩着鸭绿江的冰面袭击华国辽宁省丹东,凤城,继而包围华国东北方面军第一战役集群于辽东半岛。这一路实际上在菱刈隆的计划之中是牵制部队,他们负责牵制华国援朝军,同时因定州地理位置特殊,背山面海,易守难攻,日军数次数次折戟定州。菱刈隆的前任岗村长太郎就是因为固执地认为日本朝鲜军从定州进攻新义州后进入华国是最直接最短的道路,因此不顾一切猛攻定州,正中华国援朝军下怀,数十万大军停滞在定州进退不得,从而被免除总司令一职。
中路由第三师团,第七师团,第十五师团,第十九师团组成,一反常态主动向攻打狼林山脉,进入被韩国人割让给华国的两江道,如果华国不回防,中路军长驱直入越过狼林山脉,进入华国吉林省,进入华国之后一路向北排除疑兵向华国通化进攻,主力部队迅速延鸭绿江畔向南进攻,切断华国后勤补给。如此日军回转余地就大了,留下来可以包围华国东北方面军第二战役集群援朝军,向南则可以包围华国第一战役集群,因此菱刈隆的左中右三路军,以中路军为主力部队。
右路则由第九师团和第十八师团组成,他们是向北进入盖马高原沿着咸镜南道和咸镜北道,攻打已经属于华国的清津市,而后继续北上威胁东吉省海参崴。右路军实际上是疑兵,让华国军队猝不及防,同时如果能够清津则突然转进进入延吉,从延吉直插吉林城,随后向北攻打华国东北七省经济中心吉林省省会哈尔滨市。(参考民国行政区域划分,彼时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吉林省省会原长春,后长春建州直属,省会改为哈尔滨。)如果右路军抵达哈尔滨,无论如何华国人必定方寸大乱,哈尔滨周边拥有太多重要军事设施了,再向北就是华国空军大本营和东北石油中心萨尔图。
第四师团汇合刚从国内抵达的第二十三师团,第二十四师团,台湾高砂旅团,在朝鲜半岛负责剿匪,所有有家属参加韩国复国军的家庭给予两个月的时间,家属必须从韩国复国军退出,或者直接率军“反正”,否则全家将遭到屠杀。
菱刈隆虽然用了近半个月重新治理了朝鲜日战区,将关东军的生死置之度外,甚至每天的求救电报直接让在一旁不看,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了他的十二天的重新布置,日本朝鲜军目标明确,战术清晰,军队后勤也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并且在朝鲜当地抢夺了许多补给——虽然很多朝鲜人饿死,但日本人觉得朝鲜人死的越多,将来日本人移民朝鲜半岛就越方便,于是没有加以理会。
日本朝鲜军在华历元年12月25日集结完毕,准备12月28日向华国援朝军进攻,没想到华国在25日这一天就对旅顺发起了总攻。措手不及的形式逼迫菱刈隆不得不提前发起三路进攻,不过由于天空被华国空军占领,日军的进攻没什么秘密可言,再加上华国人和韩国复国军收买了大量本地居民做眼线,日本的兵分三路一开始行动就已经被发现。
援朝军司令官张镶武,副司令刘植达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并且趁着日本人再次集结的时间内撤换了伤员,修筑了防御阵地,尤其是定州附近更是囤积了十万大军。却发现日军已经兵分三路进行,连忙致电给第三战役集群司令官卢焘响准备协防。
卢焘响遂即开始布放,调集第63步兵师、第64步兵师、第3骑兵师、吉林武装警察第1旅、黑龙江预备役第6师向清津移动,试图将日本右路军阻击在清津。
为了制止日军中路军的进攻,刘植达亲自率领第69步兵师,第4山地师,黑龙江预备役第2师,第72步兵师(原国防军新2师),第73步兵师(原国防军新2师)组成援朝军第二军坐镇江界市,狙击日本朝鲜军中路军。
华历元年12月29日,日军左路军向博川发起进攻,坐镇指挥的张镶武以第27步兵师与68步兵师构建阻击阵地,以第4骑兵师做机动部队,进行弹性防御。
从12月29到30日,华日双方激战两日,华军与